在1995年,天體物理學家卡爾·薩根(Carl Sagan)發表了他的作品《被惡魔困擾的世界:科學如同黑暗中的一盞燭光》(The Demon-Haunted World: Science as a Candle in the Dark)。這本書以其對科學方法深入淺出的闡述而聞名,並鼓勵讀者培養批判性和懷疑性的思維方式。透過一系列生動的故事和實例,薩根向普通民眾傳達了如何分辨真實的科學和偽科學之間的界限。
薩根指出,當新的觀念被提出時,這些觀念必須經受住嚴格的質疑。
薩根的核心論點是,科學並不僅僅是一套知識體系,而是一種思考的方式。他展示了科學思考既具想像力又具紀律性,它使我們能夠理解宇宙的真實本質,而不是僅僅依賴我們的感知或慾望。他強調,科學擁有一種「內建的錯誤糾正機制」,這使得它相較於其他任何系統運作得更為出色。
薩根提到的「在我的車庫裡的一條隱形龍」的故事,成為他對懷疑思維的生動比喻。
在此故事中,薩根假設有一條火焰噴發的隱形龍住在他的車庫。他的朋友想要利用面粉查看鬼影,卻又發現這條龍是漂浮的。每當朋友提出檢驗方法時,薩根總能找到理由讓所有的檢驗失敗。最後,薩根問道:「現在,這條隱形的、非物質的、噴吐無熱之火的龍與根本不存在的龍有何區別?如果沒有任何方法可以反駁我的觀點,這又意味著什麼?」
這個故事不僅讽刺了許多迷信與偽科學的主張,也促使讀者反思當我們無法駁斥一個假設時,該假設是否依然有效。
薩根在書中還提出了他所謂的「胡說檢測工具包」,這是一套用於批判性思維的工具。他強調,除了建構合理的論證外,還需能識別和駁斥那些虚假或謬誤的論證。他提供的一些工具包括獨立事實確認、辯論及多種假設的發展等,這些都有助於提升我們的批判性思考能力。
這些工具不僅適用於學術討論,也能幫助個人在生活中更理性地看待問題。
在分析邏輯謬誤的部分,薩根列舉了許多我們經常會碰到的失誤,如人身攻擊、權威論證和「因果錯誤」等。他指出,這些謬誤常常影響人們的判斷與決策。藉由識別這些謬誤,我們能更清晰地理解論點的結構,避免因錯誤的邏輯而導致的誤解。
各類的喧鬧與迷信會損害我們對科學之美和多樣性的欣賞。
薩根對於科學的濫用持批評態度,尤其是在許多社會議題上。他對於某些科學人物的道德立場感到失望,並提倡應增設以科學為基礎的教育機會,以促進理性的思考。他認為,科學需要在媒體與教育中得到更好的代表性,以使下一代能夠接觸到正確的科學觀念與價值。
透過對迷信與偽科學的批判,薩根希望能喚醒人們對科學的珍貴性。
雖然《被惡魔困擾的世界》得到了廣泛的評價,並且享有良好的銷售成績,但同時也遭遇了一些批評。有意見認為,薩根對於一些決策過程及科學失敗所涉及的背景因素探討不足,使得論點過於單一。另一些評論則呼籲科學界應更積極地參與公共科學的教育與推廣。
我們或許能夠在科學和宗教信仰之間找到某種平衡,但這在某種程度上仍然是一個挑戰。
薩根留下的遺產值得我們深思,他不僅是一位科學家,更是一位積極的科學傳播者。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我們是否仍能運用他的教誨,去懷疑與探索那些看似真實卻存在隱患的觀點,保持批判性思維的清醒與敏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