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91年,蘋果、IBM與摩托羅拉三大科技巨頭聯手成立了AIM聯盟,這一策略性合作旨在開發一種新的高性能RISC(Reduced Instruction Set Computing)架構——PowerPC。這個聯盟的成立,不僅改變了個人計算機市場的競爭格局,也為後來的遊戲主機及嵌入式系統奠定了基礎。當然,背後的故事並不僅如此簡單。
PowerPC架構早期的目標是專注於個人電腦,但最終它的應用範圍卻遠超於此,甚至包括了NASA的火星探測車。
PowerPC的歷史可追溯至IBM的801研究項目,該項目中開發了RISC的基本概念。隨著技術的進步,IBM於1990年推出了基於RISC架構的POWER指令集,這為PowerPC的誕生奠定了基礎。蘋果則因為對摩托羅拉處於供應鏈中的依賴感到不安,因此決定尋求與IBM的合作。
蘋果的決策層認識到,未來計算的潛力寄托在RISC架構上。
當蘋果與IBM達成合作意向後,摩托羅拉自然成為了這一聯盟的另一個重要夥伴。AIM聯盟的成立隨即進行了一系列的設計與開發,目的是為了抵抗以Intel為首的CISC架構的壓力。這一合作讓三家公司得以共享資源,促進了PowerPC的廣泛應用。
PowerPC的第一個實現是PowerPC 601,該處理器於1992年面世,標誌著RISC架構正式進入商業市場。
隨著PowerPC的推出,IBM也希望能夠創建一個統一的操作系統,來支持所有現有系統。然而,PowerPC在市場上起初的反應卻不如預期。儘管蘋果、IBM、摩托羅拉均推出了基於PowerPC的產品,但由於應用程序的缺乏,潛在的需求並未像預期那般提升。
隨著時間的推移,AIM聯盟面臨的挑戰不斷加劇,特別是摩托羅拉在製造上的困境。最終,摩托羅拉將其半導體業務獨立為Freescale Semiconductor,而IBM則開始專注於64位芯片的開發,分別開創了各自的道路。自此,PowerPC的發展進入了另一個階段。
最終,蘋果於2005年宣布停止使用PowerPC處理器,轉向Intel的處理器,以維持競爭力。
儘管AIM聯盟的故事結束了,但PowerPC架構的影響卻依然存在。如今,PowerPC已經演變為一種專注於嵌入式系統的利基架構。然而,隨著新技術的不斷引入,PowerPC是否能夠繼續存活下去?
三巨頭的合作,雖然最終以解散收場,但他們的合作所孕育出的PowerPC架構,至今仍讓我們思考在技術迅速發展的今天,合作與競爭的關係該如何演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