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個人電腦高速發展的年代,三家公司——蘋果、IBM和摩托羅拉——攜手創造了PowerPC架構,這不僅改變了計算機的面貌,也徹底重新定義了相關技術的未來。1991年,這三家公司結成的AIM聯盟(Apple-IBM-Motorola)意圖推動減少指令集計算(RISC)技術的普及,從而進一步對抗當時強大的英特爾-微軟結盟。PowerPC架構因此應運而生,隨著時間推進,成為了蘋果桌面電腦和筆記本的重要基礎。
RISC架構的歷史可以追溯到IBM在1975至1978年間進行的801研究專案,這一專案由約翰·科克(John Cocke)帶領,他的工作為後來的IBM POWER架構鋪平了道路。1980年代初期,IBM開始致力於開發業界最快的微處理器,這項工程最終進化為POWER指令集架構,並於1990年推出了RISC System/6000,進一步鞏固了IBM在高性能計算市場的地位。
在尋求更加靈活的處理器供應商的過程中,蘋果正面臨著對摩托羅拉的過度依賴,這使得蘋果尋求與IBM的合作。最終,這個三方聯盟成功地促進了PowerPC的發展,以解決當時個人電腦市場上由英特爾和微軟主導的困境。
摩托羅拉認識到POWER計劃的潛力,這允許他們以小成本推向市場一款成熟的RISC CPU,同時與蘋果保持穩固的聯繫。
自1991年以來,IBM一直渴望有一個統一的操作系統來支持所有現有操作系統的運行,而這台微內核的設計專門針對PowerPC進行了優化。儘管最初在市場上得到了廣泛的歡迎,PowerPC架構最終在桌面市場上未能如預期般獲得成功。由於缺乏應用程序的支持,Windows、OS/2和其他操作系統用戶幾乎都忽視了這款處理器。
僅有在蘋果的堅持下,PowerPC才得到了一定的市場認可,面對來自Windows 95的競爭,PowerPC的性能成為了蘋果的亮點。
隨著1990年代末的製造問題逐漸成為常態,AIM聯盟內部不和諧的氛圍開始顯現。200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