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光眼是一組可能導致視神經損傷的眼病,這種視神經負責將視覺信息從眼睛傳送到大腦。若未能及時治療,青光眼可能導致視力喪失,因此常被稱為“視力的無聲小偷”。青光眼的主要風險因素是眼內壓(IOP)升高,這通常與年齡、青光眼家族史及某些醫療狀況或藥物使用相關。這一用詞源於古希臘文的γλαυκός(glaukós),意為“光亮的、藍綠色的、灰色的”。青光眼有多種不同的類型,其中最常見的是開角型青光眼與閉角型青光眼。
一旦潛在的青光眼徵兆被忽視,可能導致不可逆的視力損失,這使得及早檢查成為每個人的重要任務。
在眼睛內,有一種液體稱為房水,幫助維持眼睛的形狀並提供養分。房水通常通過小梁網狀組織排出。在開角型青光眼中,房水的流出受到阻礙,導致眼內壓上升,可能損害視神經。而閉角型青光眼則是眼內房水的排出突然被阻塞,導致眼內壓劇增,並伴隨著劇烈的眼部疼痛、視力模糊和噁心,這是一種緊急情況,需立即就醫。
如果能夠及早接受治療,可以減緩或停止青光眼的進展。尤其是年滿四十歲或有青光眼家族史的人,定期眼科檢查對於早期發現至關重要。治療通常包括使用藥物眼藥水、藥物、激光治療或手術,其目標是降低眼內壓。
根據2013年的數據,全球40至80歲人群中青光眼的患病率估計為3.54%,受到約6430萬人影響。到2040年,所有類型的青光眼預計將增至1.1182億人,北美的患者數將達到472萬人。青光眼是全球第二大失明原因,而白內障則更為普遍。在美國,青光眼是非裔美國人、拉丁裔美國人和亞裔美國人的主要失明原因。
開角型青光眼早期通常無明顯症狀,隨著疾病進展,視力可能出現困難,通常涉及周邊視力的缺失,最終可能導致中心視力的喪失。急性閉角型青光眼作為一種醫療急症,會表現為突然的眼痛,圍繞光源出現暈影,紅眼、高眼壓、噁心和視力迅速減退。
青光眼患者的視覺缺損通常源於視神經纖維層的損傷,這也是診斷的重要依據。
青光眼可以影響任何人,但某些風險因素會使個體更易於發展此病。主要風險因素包括年齡增長、高眼壓、青光眼家族史和使用類固醇藥物。
針對青光眼的篩檢是標準眼部檢查的一部分,包括仔細的病史收集和風險因素評估。基線檢查包括測量眼內壓、前房角評估、視神經纖維層檢查及視野測試等。
眼科專家提醒,即使沒有任何明顯徵兆,定期檢查眼睛的重要性也不可小覷,因為及早識別青光眼能大大提高治療成功的可能性。面對一項可能潛伏於眼睛深處的疾病,你曾經思考過自己該如何及早察覺這些徵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