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眼睛的健康常常被忽略。而黃斑水腫卻是一種潛在威脅,它可能在不知不覺中侵蝕我們的視力。黃斑水腫是指液體和蛋白質沉積在眼睛的黃斑區域,這是視網膜中一個重要的部分,負責清晰的中央視覺。當黃斑腫脹時,可能會影響到我們的閱讀能力、顏色辨識和細節觀察,導致視力劣化。
黃斑水腫的成因複雜多樣,通常與多種因素相關,特別是糖尿病。隨著糖尿病的進程,尤其是未得到良好控制的2型糖尿病,可能會對周邊血管造成影響,導致視網膜的血管漏液,最終形成水腫。
「黃斑水腫的根源可能來自多種疾病,包括糖尿病和年齡相關的黃斑退化。」
年齡相關的黃斑退化(AMD)也可能引發此病症。隨著年齡增長,黃斑區域可能經歷自然劣化,進而導致視網膜的沉積物形成,並伴隨異常血管增生。此外,白內障手術後也可能發生假性白內障黃斑水腫,這種情況通常由於手術造成的眼部刺激引起的滲漏。
慢性葡萄膜炎及其間歇性葡萄膜炎也能導致黃斑水腫,視網膜靜脈的阻塞同樣會導致水腫發生,可能由動脈粥樣硬化、高血壓及青光眼等疾病影響。某些藥物,例如某些視網膜的抗青光眼藥物,也可能上升黃斑水腫的風險。
醫生通常會根據症狀及視力檢查來初步診斷黃斑水腫。常用的分類方式為囊腫型黃斑水腫(CME),其特徵是視網膜外層液體沉積。與此同時,糖尿病黃斑水腫(DME)則與視網膜毛細血管的漏液有關,是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中最主要的視力損失原因。
「早期診斷及治療是防止黃斑水腫造成視力損失的關鍵。」
針對黃斑水腫的治療方案因個案而異,尤其是術後水腫。大多數術後情況可透過非類固醇抗炎眼藥水或皮質類固醇眼藥水來有效治療。針對糖尿病黃斑水腫的患者,激光光凝治療被廣泛應用,以減少視力損失的機會。
目前已有多款藥物獲准進行治療,包括:Lucentis、Eylea和Vabysmo,這些均為注射型治療藥物,針對糖尿病導致的黃斑水腫或濕性年齡相關黃斑變性而設。
在過去幾年,對於治療黃斑水腫的研究逐漸深入。《Cochrane系統評價》報告了抗VEGF治療的有效性,顯示可幫助患者減少黃斑水腫的症狀,而類固醇治療也被探討以改善視性能力。
「隨著科技發展,對於黃斑水腫的治療也在不斷進步。」
此外,還有研究考察了將抗腫瘤壞死因子(TNF)藥物用於與葡萄膜炎相關的黃斑水腫,但目前仍缺乏相應的隨機對照試驗。這表明對於黃斑水腫的治療仍有許多探索空間。
總體來看,黃斑水腫對視力的威脅不容小覷,但隨著醫學技術進步與新療法的推廣,患者獲得有效治療的機會在增加。隨著生活方式的變化與年齡增長,如何保護我們的視力,免受各種眼科疾病的侵害,或許是每位成年人都應思考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