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崩是一種在斜坡上快速流動的雪,這種自然現象通常發生在山坡或山脈中,能夠對生命和財產造成嚴重威脅。
雪崩可以由自然或者外力引發,包括降雨、地震、其他動物的活動,甚至人類的行為。會使雪堆變得不穩的關鍵因素有許多,例如降雪的增加或者雪的結構弱化。雪崩主要由流動的雪和空氣組成,而大型雪崩有能力捕捉並移動冰塊、岩石及樹木。
這種力量強大的自然現象,主要有兩種形態:一種是由緊密堆積的雪組成的板狀雪崩,這種雪崩通常是因為底層的薄弱雪層崩潰而引發;另一種則是由鬆散的雪組成的鬆雪雪崩。當雪崩被引發後,通常會迅速加速並在捕捉到更多的雪後,質量和體積也隨之增加。當雪崩以足夠的速度運動時,一些雪可能會和空氣混合,形成粉雪雪崩。
雪崩可以發生在任何擁有持續雪堆的山脈中,特別是在冬季和春季,但它們隨時都有可能發生。
在高山地區,雪崩是一種最嚴重的自然災害之一,為了減少危害,很多地方都進行了雪崩控制的努力。存在許多分類系統來描述不同形式的雪崩,包括根據它們的大小、破壞潛力、觸發機制、成分以及動態特徵來進行描述。
大多數雪崩是在風暴期間自發發生的,原因主要是由於降雪和侵蝕增加引起的負載。雪包中的形變過程,例如由於陽光照射而導致的融化,是自然雪崩的第二大原因。此外,雨水、地震和岩石滑落等也可能引發雪崩。人工引發雪崩的因素包括滑雪者、雪地摩托車以及控制爆炸工等。
與廣泛流傳的看法相反,雪崩並不會因為大聲噪音而引發,因為聲音的壓力遠遠不足以觸發雪崩。雪崩的開始通常是在雪堆中只有少量雪開始移動的地方,這通常是在濕雪雪崩或乾鬆雪狀況下出現的。當雪在薄弱的雪層上形成了一層堅硬的板狀結構,裂縫就有可能快速擴展,之後數立方米的雪會幾乎同時開始流動。
進一步的研究有助於發展電腦模型來描述隨著時間推移季節性雪包的演變,揭示了地形和天氣的複雜交互作用導致的顯著空間和時間變異性。
雪崩可以分為幾種不同的類型,包括板狀雪崩、粉雪雪崩和濕雪雪崩等。板狀雪崩往往出現在受到風的影響的雪當中,具有特徵的外觀是被切割下來的雪塊。這些板狀雪崩通常會導致重大事故,約占90%的雪崩相關死亡事件。此外,粉雪雪崩是由湍流懸浮流動的雪和空氣混合而成,這類型的雪崩可以以超過每小時300公里的速度移動。
相比之下,濕雪雪崩的速度較慢,通常在每小時10至40公里之間,但卻能產生強大的破壞力。這是因為它的質量和密度,這使得它在流動過程中能夠掃過巨石、樹木和其他植被,留下顯著的痕跡。
雪崩的發生與地形、雪包和氣候條件的複雜相互作用息息相關,需要人們的高度重視與防範。
根據統計,1950年至2021年間,美國有1169人因雪崩喪生。在北美,2006年之前的11年間,共有445人因雪崩受傷甚至遇難。每年的冬季,平均有28人會因雪崩而喪生。這些數字的背後,不僅顯示了雪崩的致命性,也反映出人類在冬季戶外活動中的危險。
隨著氣候變化導致的天氣模式變化,雪崩事件的頻率也在逐漸升高。因此,了解雪崩的真相,研究如何預測和預防雪崩是極為重要的課題。
探究雪崩並不僅僅是科學上的挑戰,它也在考驗我們對生存環境的認知和適應能力。
在您計劃前往雪域旅遊前,您是否真的了解雪崩的潛在危險與預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