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齦移植物,亦稱為牙齦植皮或牙周整形手術,是眾多手術程序中的總稱,目的是為了進行牙齦(牙齦組織)移植。這些手術可以用來覆蓋暴露的牙根表面,也可以單純用來增加角化組織的帶寬。隨著口腔醫學的進步,新的技術逐漸取代老舊的方法,改善患者的治療效果和恢復體驗。
現今的牙齦手術不僅關注於修復外觀,也開始專注於改進康復過程及長期效果。
口腔內的軟組織可以根據表皮中的角蛋白含量分為角化和非角化組織。在健康狀態下,牙齒周圍的軟組織是角化的,被稱為牙齦。而齒槽粘膜則是非角化的,它位於角化組織下,並由粘膜牙齦交界處(MGJ)劃分。此外,非角化組織還包括面頰內側(頰粘膜)、舌底及口腔底部等部位的組織。
牙齒根部暴露的情況稱為牙齦退縮。退縮可能導致牙根表面敏感或疼痛,這是由於牙本質暴露所引起的。盡管並非所有的牙齦退縮都需要手術矯正,但根據患者的需求,有多種治療選擇可選擇。
對於許多患者來說,牙齦移植不僅能改善牙齒的美觀,也有助於恢復功能並減少牙齒敏感性。
傳統的牙齦移植方法需要從上顎採集一小塊牙齦組織,然後縫合到暴露的牙根上,以增加丟失的角化組織。然而,這種方法的限制在於取材的數量以及可能導致的併發症。除了自體移植外,還可以使用其他技術,如同體移植(從遺體提取的組織)或異種移植(來自動物的組織)。
近二十年來,血液衍生的生長因子已在醫學和口腔外科中廣泛應用,APRF技術由Choukroun醫生引入,代表了這一技術的第四代,並在牙科及口腔外科發揮了重要作用。APRF的眾多優勢使其成為牙齦手術的新寵:
在牙齦手術中,醫生將10毫升的血液收集,並在離心機中以1300轉RPM旋轉八分鐘,形成一個富含生長因子的纖維凝塊,然後將其植入到牙齦退縮的區域。這一技術不僅加速了傷口癒合,還減少了需從上顎採取組織的需求。
患者在接受APRF手術後,通常在康復過程中感覺舒適且恢復較快,這是因為促癒因子的增強。
牙齦手術通常由訓練有素的牙周病專科醫生進行。根據學術研究顯示,大部分根部覆蓋牙周手術後,患者的牙齦退縮情況有明顯改善。然而,手術部位的疼痛和不適感,多數發生在術後第一周,屬於正常反應,且不會影響根部覆蓋的結果。目前,各種根部覆蓋技術的有效性仍需進一步的研究來確定最佳解決方案。
隨著技術的進步,牙齦手術的成功率越來越高,患者恢復的質量和速度也在提升。面對牙齦退縮的挑戰,你是否考慮過最新的牙齦手術技術,從而改變你的微笑和口腔健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