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石器時代(LSA)指的是非洲史前的一個時期,標誌著現代人類行為的出現,這一概念的定義和研究方式至今尚存爭議。
非洲的後石器時代時期通常被認為是約50,000年前至39,000年間的過渡時期,與中石器時代(MSA)的結束相連。雖然考古學家對於後石器時代的具體年份和性質有著不同的觀點,但這一時期的文化、技術和行為模式無疑為了解人類的演變提供了關鍵的線索。
許多考古學者認為,後石器時代的人們及其技術在接下來的數千年中向外擴散,影響到其他地區的發展。
值得注意的是,後石器時代和其他如上新石器時代的時期不應被混淆。這些術語都是在1920年代引入的,當時學者們發現傳統的上、中、下舊石器時代的時期劃分並不適用於非洲的史前過去。儘管如此,一些學者仍認為這些時期的發展與行為現代性是相互關聯的。
後石器時代的定義最初是基於若干石器工業和其他人類活動的證據,包括鸵鳥蛋殼珠和加工過的骨器,並且缺乏中石器時代的石器工業工具。與此同時,後石器時代的人群也與現代的獵人/採集者,有些群體被直接識別為桑族“布什人”相聯繫。但隨著對鸵鳥蛋殼珠和骨魚叉的發現,學者們意識到這些物品的出現時間早於許多數千年,這使得後石器時代的定義發生了變化。
後石器時代被用來區分早期中石器時代的時期,並被視為現代人類行為在非洲的發展過程。
後石器時代隨著中石器時代的結束而開始,約50000年前的這個過渡期特徵在於石器工具的多樣性,這與中石器時代相對穩定的技術形成對比。後石器時代的技術也包含了對骨頭工具的使用。許多科學家的研究有助於理解人類如何在這段時間內發展出更高深的技術,並過渡到更複雜的社會結構。
後石器時代的考古遺址數量遠遠超過中石器時代的遺址,這可能指示了人口數量的增加。
石器工具技術的差異常常用於區分中石器時代和後石器時代。許多中石器時代特徵的石器技術逐漸被專注於生產刀片和刀片塊的技術取代。根據Grahame Clark在1969年提出的模式,非洲的石器技術可分為幾種模式。
後石器時代的石器技術往往屬於模式4和5,其內部又可以進一步劃分為幾個階段,反映出人類技術的發展和演變。
當後石器時代的群體開始采用如冶金等新技術時,這一時期也宣告結束。這一過程在不同地區進行的速度不一程度,被普遍認為是隨著非洲的不同文化而有所差異。當前,許多考古學家不再青睞“人類革命”模式,因為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現代人類行為很可能早於40,000至50,000年前就已經開始發展。
後石器時代的發展不僅代表了技術的進步,更暗示著人類行為模式的變化與社會結構的演進。
隨著對於後石器時代的深入研究,人們開始反思這一時期在塑造人類行為及文化上的重要性。未來的研究或將揭示更多細節,讓我們更好地理解我們從何而來,與此同時,這也引發了一個更深層次的問題:我們真正了解的人類起源和行為演變究竟有多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