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的後石器時代(Late Stone Age,簡稱LSA)是人類歷史中的一個重要階段,標誌著人類行為的演變。不過,這一階段與之前的中石器時代之間的轉變到底如何影響現代人類,又有多大的意義,仍是學界熱烈討論的話題。
後石器時代的開始可能與大約50,000年前的非洲東部有關,這一時期被認為是現代人類行為的起源地。
最初,後石器時代是基於幾個石器工業和文化的定義,這些文化展示了人類活動的其他證據,例如鸵鳥蛋殼珠寶和加工骨器。然而,隨著發現時間更早的工藝品和證據,這一定義的範圍開始變得模糊。
LSA人群與生物學上和行為上更為現代的狩獵採集者直接相關,某些人甚至被認為是當今的桑族「布希曼」。然而,研究者們已經發現了在LSA之前的文化證據,這挑戰了LSA作為現代人類行為演化明確分水嶺的觀點。
中石器時代向後石器時代的轉變發生在大約50,000年之前。這段時期的明顯特徵是相較於中石器時代更為多樣化的石器 artifacts。這些工具的生產技術和保存狀況的差異,可能反映了當時人口的增長及其生活方式的變化。
LSA與MSA之間的科技變化不僅是在工具的數量上,還包括製作技術的復雜性和多樣性。
LSA和MSA之間的區別常用於石器技術的不同來進行劃分。中石器時代大型的準備平台片狀石器工具逐漸被著重於生產刀片和刀片小工具的技術所取代。根據Grahame Clark提出的方式,非洲的石器技術被分為多種模式,形式多樣。
後石器時代的結束是由于人類逐漸采納冶金技術以取代石器工具,事實上,在整個非洲大陸,這一過程的進展速度並不一致。而當前LSA這一術語多數用來指代南非的石器時代狩獵採集人群。
隨著越來越多的證據揭示現代人類行為的發展早於40,000甚至50,000年前,LSA「人類革命」的模型已不再受到許多學者的青睞。
最後,我們不禁要問,這段演變歷程所帶來的人類行為變革,將如何影響我們未來的生活模式與社會結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