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糖-6-磷酸脫氫酶(G6PD)缺乏症,又稱為「豆病」,是世界上最常見的酶缺乏性貧血。這是一種先天性代謝錯誤,容易導致紅血球的破壞。大多數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並無症狀,但在特定觸發下,可能出現黃疸、深色尿液、呼吸急促及疲倦等症狀。更嚴重的併發症可能包括貧血和新生兒黃疸。
G6PD是一種在紅血球中起保護作用的酶,而其缺陷會導致紅血球的早期破壞,這種現象稱為溶血。
G6PD缺乏症是由於X染色體上的基因突變造成,這導致葡萄糖-6-磷酸脫氫酶的功能失調。這种酶的主要作用是防止活性氧物質在紅血球中累積至有毒水平。當該酶的量減少或結構發生改變時,便會導致紅血球的損傷並進一步導致溶血,這可能由感染、某些藥物、壓力,甚至是某些食物(如蠶豆)引發。
多數G6PD缺乏症患者沒有明顯症狀,當引發溶血時,症狀往往是短暫的。受此影響的人主要是男性,但部分女性攜帶者也可能因為基因表達不均而表現出症狀。G6PD缺乏症可能引起以下幾種情況:
攜帶G6PD基因突變的人通常不會出現症狀,除非紅血球暴露在某些觸發物質中,這些觸發物主要可分為四種類型:
包括食物(如蠶豆)、某些藥物、化學品,以及由細菌或病毒感染引起的壓力。
藥物方面,許多化學物質對G6PD缺乏症患者潛在有害,尤其是抗瘧藥如奎寧及其衍生物,以及某些止痛藥和抗生素。患者需避免非必要的藥物,以減少溶血發作的風險。
診斷通常基於症狀並可透過血液檢查和基因檢測進一步支持。常見檢測包括完整的血球計數及網狀紅血球計數,正常情況下,在紅血球中可以查看到海因茲小體。
「Beutler熒光斑點測試」是一項快速且經濟的G6PD檢測手段,用於識別G6PD的活性。
在檢測之前,醫生可能會詢問家族病史,以及排除其他潛在的病因,比如肝功能異常等。由於急性溶血會導致假陰性結果,通常建議在急性事件後等待幾週再進行檢測。
預防是治療的關鍵,尤其是避免可能導致溶血的藥物和食物。對於急性溶血的情況,可能需要輸血,甚至在急性腎衰竭的情況下進行透析。此類患者應避免使用阿斯匹林等類藥物,而一些患者從脾臟切除手術中可能會受益,因為脾臟是紅血球破壞的重要場所。
G6PD缺乏症患者似乎不會比其他人更容易患上某些疾病,而一些研究甚至顯示G6PD缺乏症可能對某些心血管病有保護作用。然而,最新研究指出,G6PD缺乏症可能會將心血管風險提高約70%。這對比其他心血管疾病主要危險因素而言,這一風險屬於中等程度。
對於G6PD缺乏症患者及其家屬來說,面對的挑戰和生活方式管理能否讓他們過上正常的生活,還是總是在隱憂中度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