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皮癬,又稱為銀屑病,是一種持久、不傳染的自身免疫疾病,以異常的皮膚斑塊為特徵。這些區域通常呈紅色、粉紅色或紫色,乾燥、瘙癢且有鱗屑,病情的嚴重程度可以從小範圍的局部斑塊到全身的覆蓋。有趣的是,皮膚的損傷可能會在該處觸發牛皮癬的變化,這一現象被稱為Koebner現象。
牛皮癬的五種主要類型包括斑塊型、點滴型、反向型、膿皰型和紅皮病型。
其中,斑塊型牛皮癬,即牛皮癬最常見的類型,約佔所有案例的90%。通常表現為紅色斑塊,上面覆蓋著白色鱗屑。最常受影響的部位包括前臂的背面、小腿、肚臍周圍和頭皮。
作為最常見的形式,斑塊型牛皮癬影響85-90%患有此病的人。其特徵為突起的發炎皮膚區域,覆蓋著銀白色的鱗屑。這些區域通常被稱為斑塊,最常見於肘部、膝蓋、頭皮和背部。
點滴型牛皮癬是一種炎症性疾病,特徵是數個小的、鱗屑狀的紅色或粉紅色斑點(丘疹)。這些小丘疹通常出現在身體的較大區域,主要集中在軀幹、四肢和頭皮,但手掌和腳底通常不受影響。這種型態經常因鏈球菌感染而觸發,並且一般是在感染後1到3周內出現。
反向型牛皮癬,也被稱為屈側型牛皮癬,表現為光滑的發炎皮膚斑塊,常見於皮膚皺褶,特別是在生殖器周圍、腋下和腹部肌膚的摺疊處。熱、創傷和感染可能會促進這種非典型牛皮癬的發展。
膿皰型牛皮癬是一種特別的形式,表現為充滿非感染性膿液的小隆起(膿皰)。膿皰周圍以及底部的皮膚通常呈紅色且顯得敏感。這種類型可以是局部的,或在全身範圍內更為普遍。
紅皮病型牛皮癬涉及全身的炎症和脫屑,通常影響超過90%的身體表面。它可能伴隨著嚴重的乾燥、瘙癢、腫脹和疼痛。這種形式可以由任何類型的牛皮癬惡化而來,尤其是在系統性糖皮質激素突然撤回之後。
牛皮癬的病因和發展方式不完全明瞭,但目前的研究認為其與遺傳因素和環境觸發因素之間的相互作用有關。
牛皮癬的症狀經常在冬季以及某些藥物(如β-阻滯劑或非類固醇抗炎藥)的使用下惡化。感染和心理壓力也可能起著一定的作用。牛皮癬的診斷通常基於這些皮膚的特徵和症狀,雖然目前尚無已知的治療方法,但各種治療可以幫助控制症狀。
這些治療方法包括類固醇軟膏、維生素D3軟膏、紫外光療法、以及針對特定免疫途徑的生物療法等。由此可見,牛皮癬影響著2-4%的人口,男性和女性受到影響的頻率相等。研究顯示,牛皮癬的患者有30%的可能發展為關節炎,對於這些人來說,了解不同類型牛皮癬的獨特特徵,將有助於更好地管理自身的健康。
你是否知道自己身邊可能有那些牛皮癬患者,以及你能否協助他們更好地理解這個病症的不同類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