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皮癬(Psoriasis)是一種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不具傳染性,主要特徵為異常皮膚斑塊,這些斑塊通常呈紅色、粉色或紫色,伴隨乾燥、癢感和鱗屑。然而,儘管這種病症影響著全球2-4%的人口,卻依然有許多人對其了解不多,甚至存在許多誤解。
許多情況下,人們對牛皮癬的排斥和誤解主要源於對該病症的知識欠缺,加上社會對皮膚病的偏見,造成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面對的困難更甚。
牛皮癬的五種主要類型,包括板狀牛皮癬、滴狀牛皮癬、反向牛皮癬、膿皰性牛皮癬及紅皮病牛皮癬。其中,板狀牛皮癬占了約90%的病例,皮膚上會出現紅色斑塊,覆蓋著白色鱗屑,通常出現於肘、膝、頭皮及背部等部位。根據研究,牛皮癬和氣候、感染、壓力等多種因素密切相關。
牛皮癬的根本原因至今尚未完全明瞭,但有證據顯示,遺傳因素在其中起著重要作用。約三分之一的牛皮癬患者有家族病史,雙胞胎研究顯示,如果一個雙胞胎有牛皮癬,另一個雙胞胎受到影響的可能性會增加。在生活方式方面,壓力、感染、皮膚受傷、氣候變化等都可能影響牛皮癬的症狀。
牛皮癬患者的皮膚症狀可以在不同的時間和情境中變化,例如,患者在冬季時往往會經歷症狀惡化。
牛皮癬的診斷通常基於皮膚的外觀與症狀,無需特殊檢查。在許多情況下,皮膚活檢可用以排除其他疾病,如特發性皮膚淋巴瘤或脂溢性皮膚炎等。牛皮癬的肌膚表現主要為有鱗屑的紅色斑塊或小片,這些病變部位常常伴隨著疼痛或癢感。
牛皮癬不僅影響皮膚,還可能造成指甲變化,以及關節炎等其他健康問題。數據顯示,約30%的牛皮癬患者可能會發展為關節炎,從而對生活質量造成進一步的影響。然而,對於這種常見疾病的認知缺乏,常使得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遭遇未必必要的社會歧視與排擠,這不僅影響心理健康,還可能成為治療的一大障礙。
社會對牛皮癬患者的誤解,往往使得患者在接受治療時面臨更多的挑戰,如參加社交活動的焦慮和接受他人目光的壓力。
雖然目前尚無法完全治癒牛皮癬,但多種治療方法可以有效控制病情,包括類固醇藥膏、維他命D3霜、紫外光療法及生物製劑等。治療效果的因人而異,許多患者反映在使用外用藥物後,約有75%的皮膚症狀明顯改善。
為了提高對牛皮癬的認識,有必要進行公共健康教育,使大眾對此病症有更全面的理解。社會上需要減少對牛皮癬患者的偏見,並提升對這種病症的接受程度。作為牛皮癬患者,如何在自己與他人之間創造更多的理解,並在生活中積極應對自己所面臨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