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的鐵路歷史可追溯至19世紀,隨著時代的變遷,它不僅成為了該國重要的運輸方式之一,也在經濟、文化和社會發展中扮演了關鍵角色。從最早的私人經營到後來的國有化,再到近年來的私有化趨勢,巴西的鐵路系統展現了不同時期對能源、技術和人力資源的需求,以及由此引發的政策變遷。
在1930年代到1970年代,鐵路是將農產品運送至港口的主要方式。
巴西的鐵路建設始於1828年,當時帝國政府希望建立運輸路徑來促進經濟。至1854年,第一條正式的鐵路——瑪烏阿鐵路在里約熱內盧開通。雖然早期的鐵路建設受到了許多挑戰,但隨著英國和其他外國投資者的介入,形成了初步的鐵路網絡。
1957年,巴西的鐵路系統被國有化,由雷德聯邦鐵路公司(RFFSA)管理。隨著時間推進,鐵路的運營狀況惡化,維護資金不足,導致許多鐵路服務關閉。然而,隨著1996年至1999年間的私有化,鐵路服務的整體品質卻無法提高,許多地區仍缺乏基本的客運服務。
巴西今天的鐵路網幾乎完全用於重貨運輸,客運的崩潰使得國內主要城市間的旅行依賴空中交通。
至2017年,巴西經歷了長期的客運服務缺失,尤其是在海岸及東南部地區,儘管這些地區擁有著高密度的人口。全球最繁忙的航線之一,聖保羅至里約熱內盧的空中通道,正是由於鐵路運輸的不發達而促成的。此外,巴西的許多歷史鐵路如今只是旅遊景點,其速度和效率無法與其他國家的鐵路系統相比。
隨著對於重新建立客運服務的致力,巴西目前有多個高鐵和區域鐵路項目正在規劃中。但由於政治和經濟危機,許多這樣的項目已經暫停或拖延。有計劃在聖保羅及其周邊地區建設的區域列車網,意在緩解目前過於飽和的巴士服務,為當地居民提供更為高效的交通選擇。
在1859年,巴西的第一條有軌電車線在里約熱內盧啟用了,這使其成為拉丁美洲最早的有軌運輸系統之一。
巴西的鐵路歷史是一段充滿著發展、衰退以及重建的曲折旅程。隨著再次尋求更新和擴展的機會,我們是否應該重新評估鐵路在巴西未來城市發展和經濟增長中所能扮演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