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數位化的深入發展,程式設計師面臨著越來越多的挑戰,其中包括如何有效地存儲和傳輸各種數據。而在眾多的數據編碼技術中,LEB128(Little Endian Base 128)引起了廣泛的關注,因為它以緊湊的方式存儲任意大整數,從而為未來的程式設計帶來新的可能性。
LEB128的編碼格式與可變長度數量(VLQ)的格式相似,主要的區別在於LEB128是小端格式,而可變長度數量則是大端格式。這兩種格式都能夠將小數字以單個字節存儲,同時也支持編碼任意長度的數字。
LEB128有兩個版本:無符號LEB128和有符號LEB128,解碼器必須知道所編碼的值是無符號還是有符號。
要使用無符號LEB128編碼一個無符號數字,首先需要將該數字用二進制表示。然後將數字零擴展到7位的倍數,分組並輸出每個7位組。每個字節的7個最低有效位將包括該7位組,而最高有效位則在最後一個字節之外設置。
例如,無符號數字624485的編碼過程如下:將其轉換為二進制,再按組處理,最終輸出字節為0xE5 0x8E 0x26。
對於有符號數字,其編碼也遵循類似的邏輯。首先將數字表示為N位的二進制補碼,然後將其分解為7位的組。以數字-123456為例,最終得到的編碼是0xC0 0xBB 0x78。
這意味著,LEB128能夠以其獨特的編碼方式,快速而高效地處理不同類型的整數。
LEB128的解碼速度問題也在持續被優化。原始的標量實現速度較慢,尤其是在現代硬體上,分支錯誤預測的成本也相對較高。一系列的論文提出使用SIMD技術來加速解碼過程,其中「Masked VByte」的速度可達到每秒650到2700萬個整數,隨著編碼密度的不同而變化。
LEB128在多個領域都得到了應用。例如,Android專案在其Dalvik執行檔格式中使用LEB128,LLVM和WebAssembly等項目也都利用了這種編碼形式來提高存儲效率。
不僅如此,LEB128還被用於多種格式中的壓縮表,充分顯示了其在資料處理中的重要性。
除了LEB128,還有多種編碼方式。在這些方式中,一些使用變長整數編碼的技術形式也正在逐漸成熟。例如,Protocol Buffers(Protobuf)使用相似的編碼方式處理無符號整數,但對有符號整數的處理略有不同。
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LEB128可能還會出現新的變種和擴展,從而進一步提升其在不同應用中的效率和表現。Coding Challenge的積極參與者將能夠利用這些新技術來創建更加高效的軟體應用。
這是否意味著LEB128具有顛覆傳統數據編碼技術的潛力,將成為未來編程的重要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