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出法(也稱為中斷性交法)是一種在性行為過程中,男性在射精前將陰莖自陰道中撤出的避孕方法。此法雖然廣泛使用,但關於其有效性和安全性的辯論卻從未停止。
拉出法的歷史可以追溯至古代,甚至在《聖經》和《托拉》中都曾有提及。研究顯示,在古代希臘和羅馬社會中,這種方法為人所知且偶有使用。在這些社會中,生育控制通常被視為女性的責任,並且記錄中的許多避孕方法都是由女性主導。然而,在羅馬帝國衰落後,避孕的實踐迅速減少,直到15世紀才逐漸出現記載。
根據不同的人群研究,拉出法的失敗率參差不齊,具體數字顯示,正確使用的情況下,其失敗率大約為每年4%。
然而,美國的研究表明,實際失敗率在15%到28%之間,這與使用該方法的婦女的生育歷史有關。對於從未生產過的女性,其12個月的失敗率僅為8.4%。但對於有過1次或多次生育經歷的女性,失敗率相應上升至20.4%和27.7%。在發展中國家的調查中,2013年的數據顯示,拉出法的中位數失敗率為13.4%。
拉出法的主要優點在於:它的實行不需要任何物理設備,也沒有直接的經濟負擔,且不會有副作用。許多人也報告說,這種方法能使他們在性行為中感受到更多的親密感。
儘管如此,拉出法並不是一個有效避孕的方案,特別是與其他方法相比,如避孕藥或避孕環。這使得面對意外懷孕的風險時,這種方法顯得突兀且不具成本效益。
相比之下,拉出法在預防性病方面的效果更是相對有限,因其前列腺液可能也攜帶病毒或細菌,容易導致傳染。如果沒有額外使用保險套,其風險顯得格外突出。
根據調查顯示,在1990年代的數據中,全球約有3%的育齡女性選擇將拉出法作為主要避孕方法。地區間的差異明顯,在某些地區最多可達16%。在美國,2014年的調查則顯示有8.1%的女性使用拉出法作為主要的避孕方法,這一數字比2012年有了顯著的增加。
儘管拉出法在經濟成本及實施的方便性上有其不容小覷的優勢,但有關此方法的避孕效果及可能的風險仍需謹慎考量。面對現代避孕的多樣化選擇,使用拉出法是否足夠安全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