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ioque(意即「並由子而來」)是個拉丁詞彙,最初由第六世紀的拉丁教會加入到尼西亞信經中。這一增補引起了東西方基督教的激烈爭論,特別是在聖靈的來源和本質方面。根據原始尼西亞信經,《聖靈是自父而出》,但是,當拉丁教會添加了「並由子而來」這一表述後,對此的正統性及其對三位一體理解的影響引發了深入的神學討論。
許多東方正統教會認為,這一增補違反了以弗所公會的第七條公法,因為該詞未列入尼西亞或君士坦丁堡信經的文本中。
Filioque的爭議不僅僅是關於該詞本身,還涉及到對聖靈的來源神學理解的根本問題。這場爭議可以分為四個主要方面。首先是對於Filioque這一詞彙本身的質疑,許多東正教徒認為這一表述削弱了聖父在三位一體中的地位。其次是對聖靈從父和子之間的行動的正統性的爭執。第三,爭論認為將其納入尼西亞信經的合法性值得質疑。最後,爭議還圍繞教宗是否有權決定神學正統或插入該詞的問題。
Anthony Siecienski指出,「最根本的是,不只是上帝三位一體的本質,而是教會的本質、教導權威和其領導者之間的權力分配。」
在希臘文和拉丁文的神學爭論中,聖經的不同詮釋對於Filioque的理解至關重要。新約聖經中的一些經文,特別是約翰福音,被某些神學家視為支持聖靈同時源自父與子的依據。這導致了不同的神學派別對該詞的態度出現差異。一些東正教徒認為這表達了基督信仰的根本偏差,而拉丁教父則支持這一增補,認為它使教會教義更為完整。
Siecienski認為,「新約聖經並未明確闡述聖靈的行動如何被後來的神學理解,但是其中確立的一些原則對後來的三位一體神學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對Filioque的解釋上,涉及到兩種相對立的觀點:一種是「自由主義」的觀點,認為這場爭議源於溝通的失誤與誤解;而另一種是「嚴格主義」的觀點,強調此問題在教義上是根本性且不可忽視的。自由主義觀點的支持者認為,東西方教會應該容許不同的神學觀點,這不是一場關於信條的爭論,而是不同神學思考方式的衝突;而嚴格主義者則認為,拒絕Filioque會導致東方教會更低估聖靈的重要性,這是對基督教教義的一種重大錯誤。
Hubert Cunliffe-Jones指出,「自由主義者的態度被嚴格主義者強烈抵制,後者認為Filioque所引發的神學爭議是基於教義的根本信念。」
究其根本,Filioque的爭議不僅涉及到字面上的表述,更關乎基督教信仰社群對於三位一體的整體理解。有學者指出,當教會對聖靈的來源給予不同評價時,這種差異進一步放大了東西方基督教之間的對立。對某些基督徒而言,Filioque的添加削弱了父的地位,這種看法引發的神學抵制至今尚未和解。反之,反對者認為不承認Filioque等同於低估了子在整個三位一體中的作用。
Siecienski強調,「隨著時間的推移,無論是東方還是西方基督教徒都開始相信這些差異是不可調和的。」
結果是,Filioque不僅改變了基督教對聖靈的理解,也影響了對三位一體整體的看法。這一爭議使得東正教與西方教會的分歧日益加深,形成了新的教義傳承。面對這樣深刻的神學問題,對於未來基督教的發展,我們不禁要問:在對三位一體的理解上,真正的和解是否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