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點海豹(Phoca largha),又稱為拉爾佳海豹,屬於真海豹科,主要分布於北太平洋及相鄰海域的冰浮上。這些海豹在夏季繁殖季節往往出現在北極的冰層附近,並因全球暖化導致的冰面縮減而面臨生存挑戰。斑點海豹的數量及其生態習性正受到氣候變化影響,成為了環境保護人士關注的焦點。
冰層的減少讓斑點海豹的棲息地面臨緊迫的威脅。
斑點海豹主要棲息於阿拉斯加及西伯利亞沿海的亞北極水域,尤其是在貝爾福特海、楚克海、白令海和鄂霍次克海附近。由於這些海域的冰面在夏季會完全融化,海豹的繁殖與覓食活動必須依賴於這些季節性變化。
斑點海豹擁有約100,000隻的西白令海人口,以及另外的100,000隻在日本海和鄂霍次克海繁殖的群體。
這些海豹通常是比較害羞的動物,難以接近,但在繁殖和脫毛季節時,會聚集成群。在這些期間,海豹會在浮冰或岸邊交配和生育。繁殖季節通常在每年的一月到四月,幼海豹的誕生高峰在三月中旬,平均出生體重約為12公斤。
斑點海豹的社交行為和繁殖模式呈現出高度的適應性,顯示出牠們對環境的反應。
隨著全球氣溫不斷上升,北極地區的冰層持續減少,斑點海豹的棲息空間正受到威脅。根據研究,海冰的消失不僅影響了海豹的繁殖場所,還影響到食物鏈和生態系統的均衡。
我們並不預測海冰的變化會對斑點海豹造成足夠的威脅,然而未來的情況仍需關注。
對於斑點海豹的保護,環保組織和政府機構正在逐步加強監管。例如,美國海洋與大氣管理局(NOAA)於2008年啟動了對斑點海豹的保護狀態審查。雖然目前在阿拉斯加的斑點海豹數量較為穩定,但在中國等地的保護水平則因海洋污染、船隻噪音和捕撈活動而受到威脅。
在中國,斑點海豹的保護等級已於2021年提升為一級。
斑點海豹代表著北極生態系統的脆弱性,儘管其在某些區域的數量尚可,但面對全球暖化的趨勢,未來的生存環境堪憂。我們該如何採取行動來保護這一美麗而脆弱的物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