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的生命中,血液凝固是保護我們免受外傷的自然過程,但在某些情況下,這個過程可能會成為潛在的威脅。其中一個隱形的敵人就是名為「凝血酶基因G20210A突變」的基因變異。這個變異使得某些人的凝血反應速度加快,從而增加了深靜脈血栓和肺栓塞的風險。
一份綜合分析顯示,這項突變會使得攜帶者每年的血栓風險從千分之一上升到千分之二點五。如果攜帶者有兩個該突變的拷貝,其風險甚至可達到千分之二十。
凝血酶基因G20210A突變的發現可以追溯到1990年代,在白種人中大約有2%的人口攜帶該變異,而在其他族群中則較不常見。這種突變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大約24000年前,顯示它在白種人群中發生的遺傳流動。
該突變會導致自體血漿中凝血酶(prothrombin)水平升高,這種狀態稱為高凝血酶血症(hyperprothrombinemia)。凝血酶是促進血液凝固的關鍵成分,這意味著攜帶該突變的人更可能發生血栓,但通常不會影響到動脈血栓的發生率。一項2006年的綜合研究顯示,這種突變對於冠狀動脈疾病的風險增大僅約1.3倍。
除了G20210A突變,蛋白C和蛋白S的缺乏會進一步使血栓風險增加五到十倍。因此,G20210A是推動靜脈血栓形成的最常見遺傳風險因素之一。
對於那些攜帶此變異的人來說,無論是懷孕、術後恢復,還是長時間坐飛機,都需要特別謹慎。大多數人不需要接受治療,但在某些情況下,抗凝血藥物可能是必要的。例如,一項2005年的研究指出,攜帶這種變異的女性如果使用口服避孕藥,其靜脈血栓栓塞的風險會增加15倍,而與因子V Leiden突變共同攜帶的患者,其風險接近20倍。
診斷G20210A突變相對直接,因為它涉及單一基因的點突變,可以通過基因測試來檢測。此測試不受當前健康狀況或抗凝治療的影響。然後,注意到提升的凝血酶水平不能用作篩檢此突變的方法,因為其數值範圍在正常和受影響者之間存在重疊。
對於這種突變的患者,治療方法通常與其他類型的血栓症相似。一般來說,抗凝治療持續三到六個月不等,但根據血栓的情況,可能會延長。選擇使用的抗凝劑(如華法林或新型口服抗凝劑)會考慮多種因素,包括血栓的嚴重性、患者偏好以及可能的藥物和飲食互動。
不過,對於未曾發生血栓事件的G20210A突變攜帶者,則不建議常規抗凝治療。相反,對於在高風險情況下的患者,應提供相應的指導和建議,例如在懷孕、手術和急性病期間,避免使用口服避孕藥以降低血栓的風險。
這種隱形敵人,雖然在很多情況下並不會導致問題,但對於部分人來說卻可能是潛在的致命威脅。了解G20210A突變及其影響,能否讓我們做出更明智的生活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