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眾多腕部骨折中,舟狀骨骨折以其隱蔽性著稱。即便在臨床檢查中出現典型的症狀,如拇指基部疼痛及「香煙盒」部位的觸痛,這種骨折仍然可能在初次X光檢查中被忽略,造成錯失最佳治療時機。這不僅影響病人的康復進度,更可能引發長期的併發症。
舟狀骨是手腕中最經常骨折的腕骨,然而其獨特的血液供應機制使其復原過程伴隨著高風險。
舟狀骨骨折通常會引起手腕特定位置的疼痛,尤其是男性群體中更為普遍。這種骨折的表現症狀包括:
舟狀骨骨折的患者需警惕一些併發症,例如股骨頸壞死(Avascular Necrosis, AVN)。這是因為舟狀骨的血液供應主要是透過近端氧供應流向,因此近端骨折會增加後續壞死的風險。
「如果不正確處理,舟狀骨骨折會導致腕關節的早期退化性關節炎。」
儘管X光是常見的診斷工具,然而事實上,1/4的病例中,臨床跡象可能顯示為骨折,但X光並不顯現其存在。由於X光的局限性,醫生通常會在臨床診斷後將患者護固定,並在一至兩周後進行重新掃描。
一些醫生認為,MRI能在這類情況下提供更清晰的影像,有助於明確診斷。
舟狀骨骨折的治療通常依據骨折的部位、移位情況和患者的個別情況而有所不同。對於非移位或輕微移位的骨折,通常會推薦在手腕上施行石膏固定,這樣可減少手術併發症的可能性。
研究顯示,未接受手術的患者回到運動的比例約為90%,而接受手術者這一數字可高達98%。然而,無論是否進行手術,患者在康復的過程中均需遵循醫生的建議,包括定期的檢查和必要的物理治療。
舟狀骨骨折雖然不起眼,但其造成的潛在後果卻可能十分嚴峻。了解舟狀骨骨折的診斷與治療的重要性,能否使我們在未來更好地保護自己的手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