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可再生能源需求的增長,各國開始探索各種新技術來轉化和利用自然資源。在眾多可再生能源中,地熱能因其穩定性和低碳排放而受到廣泛關注,而有機朗肯循環(ORC)技術的出現,使地熱能源的利用進入了一個新的時代。這種技術不僅能夠轉化低溫熱源為電力,還大幅提升了地熱能的發電效率。
有機朗肯循環的基本概念類似於傳統的朗肯循環,但運用的是一種有機流體。這些有機流體的蒸發溫度低於水,因此可以從低溫熱源中更有效地回收熱能。在這一循環中,工作流體被泵送至鍋爐,在此被蒸發並經過擴展裝置(如渦輪、螺桿、滾動等)。然後,蒸汽進入冷凝器熱交換器,在此重新冷凝以完成循環。
該循環基於相同的熱力學原則,能夠有效地將低溫熱源轉化為有用的電能。
然而,在實際應用中,由於存在不可逆性,這可能會降低循環的整體效率。特別是在擴張過程中,只有一部分能量轉化為有用功,其餘部分則轉換為熱量損失。在換熱過程中,工作流體的流動路徑雖然長且彎曲,在增進熱交換的同時,卻也造成壓力損失,進一步降低了可回收的能量。
有機朗肯循環的潛在應用日益廣泛,目前已經安裝了超過2.7 GW的容量,全球有698座電廠運行在這一技術上。其中,以下幾個領域尤為明顯:
廢熱回收是有機朗肯循環最重要的發展領域之一。無論是發電廠、小型聯合發電裝置還是工業過程,ORC都能有效回收熱能。
生質能資源廣泛且可再生,這使生質能發電廠成為一個可行的選擇。在ORC發電廠中,由於工作壓力相對較低,可以減少設備的投資成本。此外,工作流體的特殊性質使機器的使用壽命延長,與水蒸氣相比,對鋼材等材料不會造成腐蝕。
地熱能的溫度範圍從50°C到350°C不等,這使得有機朗肯循環特別適合於這種高效能的發電方式。不過,需要注意的是,較低溫度的地熱資源(通常低於100°C)效率較低,並且其性能與環境溫度密切相關。
有機朗肯循環技術也能應用於太陽能集中式發電,能夠在較低的蒸發溫度下運行,實現低成本、小型分散式太陽能發電單元的建設。
最近,人們開始探討風熱能渦輪可將風能直接轉換為中溫熱(高達600°C),並將其與ORC結合起來發電。儘管如此,根據卡諾效率,直接使用熱能可能更為有效。
在低溫朗肯循環中,工作流體的選擇至關重要。其熱傳導效率會影響整個循環的效率,而這些效率又取決於流體的熱力學特性和運行條件。
理想的工作流體應該具備低冰點、高穩定性溫度和高蒸發潛熱等特性。
例如,傳統的CFCs因為會破壞臭氧層而被禁用,而HFCs和HCs則因其環保性能而獲得重視。選擇適當的工作流體,不僅關係到設施的運行成本,還會影響安全性及其環境影響。
模擬ORC循環需要數學模型,這些模型需考慮質量和能量平衡、熱傳遞、壓力降及機械損耗等因素。根據模擬需求,可分為穩態和動態模型,穩態模型適用於設計和部分負載模擬,而動態模型則適合於瞬態或啟停過程的控制策略。
隨著有機朗肯循環技術的進一步發展,它在環保、高效能的地熱發電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未來是否能成為主要的可再生能源技術,你認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