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能源利用效率成為全球首要關注議題之一時,有機朗肯循環(Organic Rankine Cycle, ORC)技術悄然走入人們的視野。作為一種熱力學循環技術,有機朗肯循環的一個主要特點是其能夠從低溫熱源中提取能量,這一特性難以用傳統技術實現。本文將深入探討有機朗肯循環的工作原理及其潛在應用,幫助讀者了解這一技術如何改變能源應用市場。
有機朗肯循環的工作原理與傳統的朗肯循環相似。整個過程中,工質首先被泵送至鍋爐,在此過程中實現蒸發,然後通過擴張裝置進行能量轉換,最後在冷凝器中重新冷凝。
在理想循環中,擴張過程是等熵的,而蒸發和冷凝過程則是等壓的。
然而,在實際操作中,由於不可逆性的存在,循環效率會受到影響。例如,在擴張過程中,從壓差中恢復的能量只有一部分轉化為有用工作,其餘則轉換為熱損失,導致效率降低。
有機朗肯循環技術的應用範圍相當廣泛,全球已有超過2.7 GW的裝置容量。以下是幾個最具希望的應用領域:
廢熱回收是有機朗肯循環技術中最重要的發展領域之一。這項技術可以應用於熱能和電力的聯合發電系統,或是工業過程中的廢熱回收,如食品加工、炸爐和石化工業等。
生質能是全球範圍內可持續利用的能源,並可透過中小型發電廠轉化為電能。有機朗肯循環的低工作壓力優勢減少了設備的高投資成本,並延長了機器的使用壽命。
隨著地熱熱源的多樣化,有機朗肯循環恰好與此領域匹配。然而,對於低溫地熱源(通常低於100°C),其效率較低,並強烈依賴於熱沉的溫度。
有機朗肯循環在太陽能技術中也展露頭角,其可以在較低的溫度下發電,提供一種低成本、小規模的集中式太陽能發電單元。
近期,風熱能發電技術受到關注,這種技術可以直接將風能轉化為中溫熱能,並與有機朗肯循環相結合以產生電力。
選擇合適的工質對於低溫朗肯循環至關重要,因為它將直接影響熱交換的效率。為了有效回收低品質熱能,工質的沸點一般需要低於水。
理想的工質應具備低冰點、高穩定性、高蒸發熱和密度,以及對環境影響小的特性。
越來越多的氟化碳由于其對環境的影響而被淘汰,氫氟碳化合物以及天然氣的使用逐漸成為主流。
模擬有機朗肯循環需要一個數值解算器,以實現質量和能量的平衡。這些模型可以分為穩態和動態兩大類。穩態模型主要用於設計和部分負載模擬,而動態模型則考慮了不同組件中的能量和質量積累,特別適合於瞬態控制策略的實施。
進行準確模擬的關鍵在於對有機流體熱力學性質的計算,避免使用低準確度的簡單方程狀態。
透過不斷的技術迭代和模型改進,有機朗肯循環正在成為可再生能源利用中的一個佼佼者。
有機朗肯循環技術顯示出從低溫熱源中提取能量的巨大潛力,未來將在多方面發揮重要作用。然而,隨著技術的發展,我們是否有可能找到更高效的工質和運行模式來進一步提升這項技術的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