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今社會,瞭解民眾的偏好對於政治、商業以及公共政策的制定極為重要。多層回歸與後分層(Multilevel regression with poststratification,簡稱MRP)是一種強有力的統計技術,它能夠修正樣本人口與目標人口之間的已知差異,以提供更準確的估算結果。
這種技術首先進行多層回歸,並利用後分層調整估計,使其不受小樣本影響,從而更好地反映整體人口的偏好。
MRP工作流程主要分為兩個步驟。第一步是通過多層回歸建模來估算每一個後分層「細胞」(cell)的預測值,這些細胞根據年齡、性別、種族等不同的特徵進行分類。第二步是後分層,這個過程生產出一個加權平均值,從而修正最後的預測。
通過這樣的方式,MRP不僅能夠在不同層次的數據之間提供平滑戰略,還能準確捕捉到特定子區域的人口偏好。
MRP技術的主要優勢在於能夠整合來自國家等大範圍的調查數據,並通過已知的地域特徵來估算某一特定地區的偏好。這樣就不需要在每個小地方進行成本高昂的調查。
此外,MRP還允許分析者從更大的樣本中提取信息,即使這些樣本在特定地區的代表性較低,這對於確保結果穩定性和一致性也是相當重要的。
MRP技術最早由Gelman和T. Little於1997年提出,他們基於Fay和Herriot的想法,並進行了擴展。2009年,Lax和Philips首次將這項技術應用於估算美國各州的選民偏好。其後,Warshaw和Rodden在2012年提出將其用於區域層級的公共意見估算。
在2012年美國總統選舉中,Wang等利用Xbox用戶的調查數據,成功預測了選舉結果,展現了MRP的強大能力。
儘管MRP技術具備強大的功能,但其在應用上仍有一定限制。此技術最適合在接近投票日時使用,同時增加了時間上的變數考量。後來,研究者們將這個模型擴展到其他領域,包括流行病學等。
此外,MRP的多層回歸可以與非參數回歸或正規化預測相結合,而後分層則可以應用於不僅限於普查數據的變數,從而形成更加靈活的應用框架。
隨著技術的發展,MRP是否會成為未來偏好預測的主流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