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全球對氣候變遷和能源危機的關注日益加深,二氧化碳的還原技術逐漸成為研究的熱點。尤其是利用光電化學方法降低二氧化碳而產生可再生能源,如一氧化碳或碳氫化合物,讓科學界振奮不已。在這項技術中,p型半導體被認為是關鍵的催化劑之一,其重要性不容小覷。
「使用合適的催化劑,應該有可能將水和二氧化碳的混合物轉化為氧氣和甲烷,或發生其他內能化的過程。」
這是義大利光化學家吉亞科莫·路易吉·基亞米恰(Giacomo Luigi Ciamician)在1912年的預言。隨著科技的進步,製造能耗極低且可持續的能源技術已日益成為現實。通過聰明地利用光的能量和眾多半導體,科學家們在二氧化碳還原的研究上取得了顯著進展。
將二氧化碳還原為各種產品的熱力學潛力顯示,單電子還原過程的熱力學不利性使得整個過程變得挑戰重重。這意味著進行多電子的質子耦合反應會更為有利,因為這些反應能產生熱力學穩定的分子。
「在p型半導體/液體結合中,光生成的電子在照明下可用於半導體/液體界面。」
當 p型半導體受到光照時,生成的電子能夠在半導體液體界面上進行還原反應。與金屬電極相較,p型半導體的還原反應可在較小的負電壓下進行,這得益於半導體與液體界面上的能帶彎曲。
像p-GaP、p-CdTe、p-Si等p型半導體在二氧化碳光還原中表現出色,但這些反應的速度極為緩慢,造成了顯著的過電位。儘管存在挑戰,p型半導體系統仍具備多項優勢,包括可持續性、直接將太陽能轉化為化學能的能力,以及在光照下的穩定性等。
二氧化碳的還原可在水相和非水相介質中進行,主要的區別在於二氧化碳的溶解度。在非水相中,二氧化碳的溶解度顯著高於水相,這使得非水相系統的催化電流密度得以提升。
「在非水介質中,CO2還原的主要產物是一氧化碳,並且在此系統中,競爭性氫生成的可能性更小。」
這使得水相和非水相環境提供了不同的催化反應路徑。p-GaP在非水介質中顯示出最低的過電位,而p-CdTe在相同條件下則表現出中等的過電位但具有更高的催化電流密度,這使得其在未來的應用中極具潛力。
隨著技術的發展,p型半導體在二氧化碳的光還原中所扮演的角色愈發重要。未來可能會出現更多創新材料與技術,進一步提高其反應速度與效率,讓這一技術更具實用性。科學家們是否會成功找到突破性的解決方案,讓二氧化碳回收成為常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