脈搏血氧計,這個看似簡單的小裝置,卻在急診醫療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它是透過一個非侵入式的方法來監測血液中的氧氣飽和度,並且可以在幾秒鐘內提供寶貴的生命指標。在急救環境中,這種儀器的快速反應能力讓醫療人員能即時掌握患者的狀況,進行快速的決策和行動。
脈搏血氧計透過兩種波長的光線穿透皮膚,利用動脈血的脈動流量來衡量血氧含量,這種技術的普及不僅提升了急診醫療的效率,更挽救了無數生命。
脈搏血氧計的核心原理是基於光學吸收的測量。儀器會發射紅光和紅外光,一方面 red LED(660 nm)測量氧合血紅素,另一方面 infrared LED(940 nm)則考量脫氧血紅素的濃度。通過比對兩者的吸光度,便能計算出血氧飽和度 (SpO2) 的百分比。這種操作簡便且快速,使其成為急診環境中的標準設備。
許多醫療人員認為,脈搏血氧計是一項無價的工具,能迅速協助診斷和治療多種醫療狀況。
在急診室中,快速檢測和確定患者的血氧水平至關重要。無論是突發的心臟病發作、呼吸困難還是 COVID-19 感染,脈搏血氧計都能及時提供必要的數據來指導醫療決策。這一技術的最大優勢在於它的非侵入性特性,醫護人員可以在不打擾患者的情況下,持續監測其血氧水平。
除了在手術或重症病房的應用,脈搏血氧計的便攜性也使得它成為航空和高山運動中的重要工具。
脈搏血氧計不僅僅是測量氧飽和度的工具,它還能幫助識別呼吸異常。例如,在 COVID-19 疫情中,許多患者出現“隱性低氧症”,患者表面看起來良好,但其血氧濃度卻危險地低。藉由脈搏血氧計進行早期檢測,可以及早介入,防止更嚴重的健康問題出現。
儘管脈搏血氧計通常被認為是安全的,但在某些特殊情況下可能會導致皮膚燒傷或其他風險,特別是長期使用時。這些風險提示我們在使用這一設備時需謹慎。同時,脈搏血氧計的讀數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例如患者的皮膚顏色、血流狀況等,因此,醫療人員必須在解讀數據時非常小心。
系統性種族歧視的問題也在這個裝置的使用中浮現,研究表明,對於深色皮膚的患者,脈搏血氧計的準確性會受到影響,可能導致重要的健康狀況被忽視。
脈搏血氧計的技術正在迅速發展,現今的設備還可連網,實現遠端監控,對於慢性病或需長期照護的患者尤為重要。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我們可以期待這種小型裝置帶來更多創新的應用,改善患者的健康結果。
那麼,我們該如何確保所有患者都能公平地獲得這項重要技術的幫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