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代醫學中,超聲波技術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心臟檢查方面。其中,經胸超聲心動圖(Transthoracic Echocardiography,簡稱 TTE)是最常見的一種檢查方法。這項非侵入性的檢測技術,能夠提供心臟內部結構及功能的動態影像。
經胸超聲心動圖可透過放置在胸部或腹部的超聲探頭,獲取心臟的多種視圖。
TTE 主要用於評估心臟的整體健康狀況,包括心臟瓣膜的功能及心肌收縮程度(這是心臟射血分率的重要指標)。專業醫生通過監視器實時顯示影像,然後進行錄像。這項技術的優勢在於其無創性,不需進行外科手術便可以獲得關於心臟健康的重要信息。
TTE 能夠評估心臟的四個腔室及四個瓣膜,但其影像清晰度因個體差異而有所不同。此外,TTE 還能看到其他結構,如主動脈、心包、胸腔積液、腹水及下腔靜脈等。
這項技術可以用來診斷心臟病發作、心臟擴大/肥大、心臟組織異常沉積(例如淀粉樣變)和心臟腫瘤等病症。
透過先進的組織多普勒技術,醫生可以獲取組織的運動測量數據,進而評估心室舒張功能、體液狀態以及心室不同步的情況。儘管對於心臟後方結構的可視性有限,但這項技術依舊是心臟檢查的主要手段之一。
一次典型的 TTE 檢查通常由心臟病專科醫生或心臟超聲技術人員進行。此檢查適合在診所、住院病房及專門的超聲檢查室進行。在檢查進行時,受檢者通常平躺,並略微側向左側放鬆身體,以便更好地觀察心臟。
醫生會在皮膚上塗抹超聲波凝膠,以提高影像品質並清晰捕捉心臟的影像。
整個檢查過程一般不超過30分鐘。若後續需要進行特定結構的檢查,亦可進行有限檢查,或稱為“床邊超聲檢查”,根據具體問題進行評估。
儘管 TTE 的應用非常廣泛,但這項技術也存在一些局限性。由於超聲波必須穿過皮膚和軟組織才能到達心臟,且不同人的身體型態會影響影像的清晰度,因此在某些情況下可能無法獲得足夠清晰的影像。
例如,極端肥胖或體重過輕的患者可能會因為超聲的通過困難而影響影像質量。
此外,TTE 雖然可以評估心臟結構和功能,但無法直接測定心肌灌注,這需要透過其他影像檢查技術來實現。
在 TTE 中,有幾種不同的超聲技術可供使用,包括二維超聲(2D echo)、M-mode 超聲及多普勒超聲等。這些技術各有其優勢,可以提供相應的心臟功能信息。
例如,二維超聲能提供心臟的平面影像,而M-mode超聲則可以記錄結構隨時間的運動。
此外,多普勒技術(如顏色多普勒和光譜多普勒)也能幫助醫生分析心臟瓣膜的血流,檢測瓣膜狹窄或回血等問題。
TTE 在心臟疾病的診斷中十分重要。它能協助醫生診斷各類心臟病,包括心肌病、瓣膜病及先天性心臟病等。通過這項技術,醫師可以獲得心臟的詳細結構及功能信息,以制定相應的治療計劃。
並且,TTE 檢查所提供的測量數據對於判斷疾病的嚴重程度及後續治療極為重要。
隨著技術的進步,TTE 機器的便攜性也逐漸提升,隨時隨地都能進行快速的心臟評估。這一點對於急診患者特別重要。
TTE 不僅是一項重要的心臟檢查技術,也是幫助醫療人員了解潛在心臟問題的有效手段。不過,隨著技術的演進,我們是否應該探索更多的可能性,以進一步改善心臟檢查的準確性和效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