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心臟病的診斷越來越依賴無創的檢查方式。其中,經胸心臟超音波檢查(Transthoracic Echocardiogram,簡稱TTE)是最常見的一種檢查手段。TTE採用超音波技術,透過在胸部或腹部放置探頭,獲得心臟內部結構的靜態或動態影像。這種檢查可以評估心臟的健康狀況,包括心臟的瓣膜功能和心臟肌肉的收縮力等,這些都是心臟功能的重要指標。
“經胸心臟超音波檢查可以非侵入性地評估心臟整體健康狀況。”
在進行TTE檢查時,醫療專業人員會利用各種不同的檢查角度,以獲得最佳的心臟影像。這些角度的選擇對於準確診斷心臟疾病至關重要。以下將介紹幾個最常見的TTE檢查角度以及它們的臨床意義。
側胸長軸檢查通常是在左側胸骨旁進行,提供心臟的長軸影像。在這個視野中,可以清楚看到二尖瓣、主動脈瓣、右心室流出道以及左心房等結構。這個視野有助於評估瓣膜功能和心腔大小,並能觀察到「曲棍球棒」形狀的風濕性二尖瓣狹窄現象。
側胸短軸檢查是將探頭旋轉90°來進行,從而形成與長軸相反的短軸影像。在這個檢查中,可以看到主動脈瓣的橫截面,並能夠評估右心室及二尖瓣等結構的功能。這種檢查特別適合於評估瓣膜狹窄情況。
頂心四 Chamber檢查是將探頭置於心尖,並面向心臟的基部。在此視角下,醫生可以清楚地觀察到左心室、右心室、左心房和右心房的結構,這對於評估心房和心室的大小及功能至關重要。
該檢查視野提供了二尖瓣和主動脈瓣的影像,並可以用來評估左心室流出道的情況。它的檢查角度與側胸長軸相似,但重點在於評估左心室的血流動態。
次肋視野是從腹部上方進行的檢查,可以清晰地看到下腔靜脈與右心房的交接部位。在某些情況下,這個視野可以提供心臟的其他重要結構的影像,比如評估心臟周圍的液體積聚情況。
這個檢查是通過頸部的胸骨上窩來獲得影像,主要用於觀察主動脈弓及其下游血管。此視角在評估主動脈狹窄時特別有用。
“通過這些常見的檢查角度,我們可以充分利用TTE提供的信息來評估心臟的健康狀況。”
儘管TTE是一種非常有用的診斷工具,但其在影像質量和結構評估方面仍然存在一些局限性。例如,對於某些重度肥胖或長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TTE的清晰度可能會受到影響,導致部分結構不易觀察到。為了解決這些限制,有時醫生會選擇使用經食道超音波(TEE),其提供的影像通常是更清晰的。
TTE的檢查不僅時間短暫且無需住院,許多患有心臟病的患者都接受這類檢查。尤其是在懷疑心臟病的情況下,TTE可以快速提供畫面以協助醫生診斷和制定治療計畫。
隨著技術的不斷發展,對於TTE檢查的準確性和便捷性,醫療界對此抱有高度期待。今天,隨著可攜式超音波設備的普及,醫生在日常診療中將能更方便地進行心臟評估。
心臟的健康與病痛息息相關,透過TTE檢查,可以為患者的心臟健康掌握一扇窗戶。然而,除了這些技術的優勢,我們還應該如何看待其他可能的檢查方式來全面評估心臟狀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