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肯形成(Bakken Formation)占地約20萬平方英里(520,000平方公里),位於美國的威利斯頓盆地底下,該礦層涵蓋了蒙大拿州、北達科他州、薩斯喀徹溫省和曼尼托巴省的一部分。這一地質單元的來源可以追溯到晚德文紀至早石炭紀,由地質學家J.W. Nordquist於1953年首次描述。巴肯形成以其原油儲量之豐富而聞名,尤其在熱成熟時可成為重要的石油來源。
雖然該地層沒有地表出露,但它週圍的土地卻擁有因油田開採而興起的社區,給人們帶來了新的希望。
石油最早於1951年在該地層內被發現,但之前的生產努力因技術困難而未能成功。至2008年,根據美國地質調查局(USGS)的報告,巴肯形成中可回收的原油量預計約為30至43億桶(合680,000,000立方米),平均約為36.5億桶。這些數據顯示,儘管技術挫折,巴肯形成仍展現出令人堪憂的潛力。
為了提取這些石油,從21世紀初開始,水力壓裂及定向鑽井技術得到了廣泛應用,這為巴肯的油氣生產帶來了空前的繁榮。到2010年底,該地區的日產量達到458,000桶,顯示出設備的運行壓力已經超過了運輸能力。
隨著產量的增加,人們對以火車運輸這些原油的安全性充滿了疑慮,尤其是在2013年發生的Lac-Mégantic鐵路災難之後。
這起事故由於一列滿載於热敏感巴肯原油的火車出軌,造成了大規模的爆炸,並導致30棟建築被毀,47人喪生。這件事使得人們對巴肯油的安全性開始產生更深的疑慮。至2015年,油價波動使得北達科他州的石油開採面臨著不同程度的經濟挑戰,此時各種對於開採成本的估算差異也愈發明顯。
巴肯形成由三個主要部分組成:下部頁岩、中部白雲岩和上部頁岩。這些頁岩是在相對深的厭氧海洋環境中沉積而成,白雲岩則是在較淺、氧氣充足的水域中形成的。中部白雲岩為主要的油氣儲存層,深度約為兩千米,且上下頁岩均為有機豐富的海洋頁岩。
截至2013年,巴肯形成的石油生產量已超過美國總生產量的10%。北達科他州和蒙大拿州的產量在2014年時更是突破了每日一百萬桶。
隨著巴肯油田的產量激增,北達科他州在美國石油產量中迅速上升,在2014年一度成為僅次於德克薩斯州的第二大產油州。這得益於水力壓裂、水平鑽井等先進技術的引入,使得開發巴肯油田不再是個2040年代的幻想。
然而,隨著賺取高利潤的油田和生產在全球範圍內的發展,巴肯油田也暴露出了一些挑戰,包括安全問題和基礎設施的瓶頸。由於需求激增,當地的管道運輸能力很快便不堪重負,催生了許多不安全的運輸方式。使用火車運輸原油的危險性引起了許多地區居民的憂慮,尤其是當這些被認為是緊急情況的油田外運失控時。
此外,巴肯油田的生產工作並不完全安全。從2009年到2013年間,北達科他州的油氣行業調查報告顯示,該地區內至少有40名工人因工作的審核、過快的生產進度而喪生。這種過度追求生產效率的工作環境可能會給員工的安全帶來不可忽視的隱患。
儘管未來的經濟前景令人振奮,然而這種繁榮背後,所隱藏的社會成本和人員安全成為了人們難以逃避的思考。
總結來看,巴肯形成無疑是美國石油行業的奇跡,它以其豐富的資源和驚人的產量改變了美國的能源市場,然而它同時帶來的安全與社會挑戰,又讓我們不得不去深思:我們該如何平衡資源的開發與環境安全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