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浩瀚的海洋中,低營養低葉綠素區(LNLC)無疑是最神秘的部分之一。這些區域的特點是水體中營養物質(如氮、磷或鐵)含量稀少,因此光合生產率極低,表現在葉綠素濃度也相對較低。全球約75%的海洋面積涵蓋了這類區域,主要集中於亞熱帶旋渦區,但在地中海及一些內陸湖泊中也可見蹤跡。
「低營養低葉綠素區的存在,引導了海洋生態系統的變化,並在地球碳循環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物理過程導致這些區域的營養可用性受限,從而促進了光合合成的小型浮游植物的生長。這些LNLC區域通常與海岸無關,因為沿海區域能從陸地獲取更多養分,並且具有上升流的現象。隨著氣候變化的影響,人類對於低營養低葉綠素區的研究逐漸深入,這些區域的季節性和年代變化對全球碳循環都有重大影響。
葉綠素是光合作用生物中捕光的色素,能將光能轉化為細胞能量,合成有機物。在水體中,葉綠素濃度常被用作光合浮游植物豐度的指標,進而反映初級生產的狀況。初級生產是指將二氧化碳(無論是氣態還是水中形態)及其他元素轉化為有機化合物的過程。在海洋中,初級生產主要透過光合作用實現,而光合生產者是水體食物鏈的基礎。
缺乏的營養物質及環境條件,限制了LNLC區域的初級生產。在這些區域,浮游植物社群主要由微型浮游植物主導,這些小型浮游植物因其較大的比表面積,可以較為有效地吸收營養,從而支持了有限的初級生產。
浮游植物主要生長於上層海洋(混合層),這裡有足夠的光能支持其生長。然而,營養的供應來自數個主要來源,包括來自深海的再注入營養、表層海洋中的再循環養分,以及外部輸入的養分。這些過程的組合使得LNLC區域的營養可用性受限,並受到生物泵、埃克曼下沉和水層分層的共同影響。
「這些區域的存在和變化,揭示了海洋生態系統運行的微妙平衡。」
在下沉或分層的LNLC區域,即使初級生產率普遍較低,外部與再循環的營養來源依然是促進浮游植物生長的關鍵。這一過程使得氮固定成為一種重要機制,進一步調整水體中的氮水平,以支持浮游植物的再生。
儘管這些區域的每單位面積的初級生產率低,但因為它們的廣泛分布,估計在全球海洋生產力中,約有40%來自LNLC區域。這些地域的浮游植物社群大量依賴氮固定和再循環養分的供應以維持生產。季節性和短暫的營養供應事件可以瞬間提高初級生產力。
在亞熱帶旋渦區域,冬季和春季的垂直混合會將深層水域中的養分帶入明亮水層,有助於引發瞬時的初級生產力提升。在這些事件中,較大型的浮游植物,如硅藻,會因為營養的多樣而受益。
隨著全球暖化及海洋分層現象的加劇,LNLC區域可能會變得更加寡營養,這將牽涉到其它熱帶亞熱帶水域,面臨生產力降低的風險。由此進一步加深了人類對LNLC區域的理解和關注。這些區域與碳循環之間的相互關係,使它們成為日益重要的研究領域。
「在這些神秘的海洋區域,還存在著無數未解的問題,等待著我們去探索與理解。」
在未來,對這些LNLC區域的研究不僅有助於理解全球碳循環的變化,也可能為我們提供應對氣候變遷的新策略。這些區域的變化將如何塑造地球的未來,值得我們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