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波動方程的數值模擬中,完美匹配層(PML)作為一種人工吸收層,廣泛應用於截斷計算區域,特別是在有限差分時域(FDTD)和有限元素法(FE)中。PML的主要特性是設計上能夠使來自非PML介質的波浪在交界面上不反射,進而強效吸收來自計算區域內部的波浪。
PML的作用在於避免波浪的反射,這是其從一般吸收材料中的一大區別。
最早的PML由Berenger於1994年針對麥克斯韋方程組提出,自此以來,對於各種波動方程(如彈性動力學、線性歐拉方程組和Helmholtz方程)也出現了多種相關的重新表述。Berenger提出的PML是所謂的「分裂場PML」,因為它將電磁場分隔為兩個非物理場。而後來更受歡迎的是單軸PML(UPML),它被描述為一種人工各向異性的吸收材料,因為其設計簡單且有效。
雖然Berenger的原始公式和UPML最初都是通過手動建構避免平面波在PML交界面上反射的條件來衍生,後來的研究表明這些公式其實可以用更優雅且一般化的方法來推導:伸縮坐標PML。這種觀點使得PML能夠被推導到不均勻介質中,如波導,並且適用於其他的坐標系和波動方程。
對於設計來吸收沿x方向傳播波浪的PML,其在波動方程中的關鍵變換利用了複數坐標。具體來說,當波動方程中出現x導數時,會被一個帶有衰減性質的複數項取代,這使得由於σ(與波的頻率有關的吸收係數)為正時,波能量隨著傳播而迅速衰減系數隨著坐標的變換而改變。
完美匹配層的核心機制就在於將波動方程延拓至複數坐標,從而有效地替代了傳播波為指數衰減波。
然而,完美匹配層並不完美,它在某些情況下可能導致反射或甚至指數增長。PML在確切的連續波動方程中能夠實現無反射,但一旦將波動方程離散化處理時,會出現微小的數值反射。為了解決這一問題,通常會在短距離內將PML吸收係數σ從零逐漸啟用。
另外,存在著「反向波」解的情況,如在左手負指數超材料中,這些材料中的群速度和相速度的方向相反,會導致標準PML公式不穩定。幸運的是,對於左手材料,可以通過簡單地顛倒σ的符號解決此問題,但這仍面臨頻率依賴性的挑戰。
此外,PML需要介質在與邊界垂直的方向上不變,這對於在周期性介質(如光子晶體或聲子晶體)或波導進入邊界的情況下使PML失效,因為無法保持反射性。
總體而言,完美匹配層作為波動模擬中的一項重要技術,無疑為我們的計算帶來了極大的便利。然而,隨著技術的進步和對波動行為的深入理解,我們是否能夠找到新的方式來克服PML的限制,進一步提高模擬的準確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