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女性的陰道微生物群中,Gardnerella vaginalis
這種細菌的存在引起了許多專家的關注。這種細菌是革蘭變色菌,在正常情況下會出現在一些女性的陰道中,而不會引起任何明顯的症狀。這使得它在診斷和治療上都變得相當複雜。
Gardnerella vaginalis 是一種兼性厭氧的革蘭變色桿菌,其直徑約為 1.0–1.5 微米,常見於女性的陰道中。
G. vaginalis與其他許多細菌共同參與了某些女性的細菌性陰道病(BV),這種情況往往因為陰道微生態系統的失衡而產生。健康的陰道由乳酸桿菌主導,這些細菌維持著酸性的環境。
當厭氧菌取代了正常的陰道細菌時,女性可能需要使用抗生素來重新建立這種微生態平衡。雖然G. vaginalis並不是細菌性陰道病的唯一成因,但它是微生態變更的信號生物,且與多種細菌的過度生長有關。
G. vaginalis 的生長與「提示細胞」的出現密切相關,這種細胞表面覆蓋著細菌。
目前,診斷G. vaginalis 的方法多種多樣,從快速檢測試劑到分子生物學技術。OSOM BV Blue試劑能夠測量陰道液體中的唾液酸酶水平,這一指標常與G. vaginalis和Bacteroides等細菌相關。
此外,FemExam卡片可以測量陰道液體的pH值和三甲胺的存在,而核酸擴增技術(NAATs)則能夠檢測到樣本中少至一個微生物的存在,提供對G. vaginalis以及BV狀態的細緻觀察。
引入如PCR這樣的分子檢測技術,使研究人員能夠更有效地識別G. vaginalis及其與BV的關聯。
細菌性陰道病通常可以使用抗生素如甲硝唑或克林霉素進行治療,這些藥物針對G. vaginalis及其他厭氧菌有效。然而,由於復發率高,目前仍在探索新的治療選擇。
例如,可用於細菌性陰道病的局部硼酸已被證明有效,它能清除BV特異性生物膜,並促進對G. vaginalis及其他潛在病原體的清除。
硼酸的作用機制尚不完全明瞭,但可能通過抑制細菌酶的活動來發揮作用。
G. vaginalis的存在可能與細菌性陰道病發生有關,這些病症有時可能不會出現任何明顯的症狀,但有些女性則可能經歷陰道分泌物、陰道刺激以及「魚腥味」等現象。
在「胺嗅試驗」中,添加10%氫氧化鉀於陰道分泌物,如果產生魚腥味,則測試結果為陽性。這一與G. vaginalis相關的檢測方式必須與其他病原體區分開來,因為有些病原體如滴蟲和白色念珠菌可能產生相似症狀,但卻需要不同的治療方式。
這一物種最早由Sidney Leopold於1953年描述,當時他在有子宮頸炎症狀的女性陰道中發現了無運動性且非包膜的多形革蘭陰性桿菌。1955年,Gardner和Dukes首次將此微生物與細菌性陰道病聯繫在一起。
雖然與BV的多重危險因素已被確定,但其確切病因仍在探索中,這使得G. vaginalis及其引發的病症成為婦科研究的重要課題。
在對G. vaginalis及其相關疾病的理解中,有一個問題仍然值得思考:在沒有任何症狀的情況下,G. vaginalis的存在是否意味著我們的陰道微生物群仍需要保持某種形式的平衡,以確保整體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