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菜,或稱為香菜葉,是一種廣泛使用的香草,在世界各地的菜餚中擁有重要地位。然而,卻有一部分人堅決拒絕這種香草,甚至形容其味道如同肥皂般令人作嘔。這種現象究竟是由什麼造成的?根據最近的科學研究,這主要與基因有關,特別是一種名為OR6A2的基因。
關於香菜的味道差異,基因扮演了關鍵角色。一些人對香菜中的某些化合物特別敏感,這導致他們將其味道感知為不愉快的肥皂味。
香菜(Coriandrum sativum)是一年生的草本植物,原產於地中海地區,通常被用於增添菜餚的風味。其新鮮的葉子和乾燥的種子是最常用的部分,除了用於烹調外,還具備一定的營養價值。香菜的味道被描述為清新、略帶檸檬或青檸的風味,但對於某些人來說,則有著相當踢油膩的味道。
讓我們來深入探討影響香菜味覺感知的基因。研究指出,香菜的風味來自其內含的多種化合物,如香葉醇。這些化合物能夠被特定的嗅覺受體感知,而這些受體的敏感性正是由基因OR6A2決定的。
大約80%的同卵雙胞胎對香菜有著相同的喜好,而異卵雙胞胎的共識僅為50%,這強烈暗示了味覺偏好是由基因決定的。
在一項針對近30,000人的基因調查中,科學家們找到了與香菜味道感知相關的兩個基因變異,其中最常見的變異就是前面提到的OR6A2基因。這一基因在嗅覺受體基因的群集中,負責對香菜中的醛類化合物的感應。在某些人群中,這些化合物被視作令人厭惡的成分,導致他們對香菜的強烈反感。
香菜的使用在不同文化中差異顯著。在一些國家,香菜是烹調的基礎調料,而在另一些地方,卻被視為遠離的食物。根據最新的研究,21%的東亞人、17%的高加索人和14%的非洲裔人士表示對香菜持有厭惡感;而對於香菜非常受歡迎的南亞人群,這一比例僅為7%。這種文化背景差異進一步強化了基因如何影響味覺的理論。
香菜的根部在泰國料理中也佔有一席之地,與許多其他草藥一同調配,增添了菜餚的複雜風味。
同時,香菜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數千年前,在古埃及的文獻中就曾記載有關香菜的使用。考古證據表明,香菜不仅在早期的烹调文化中扮演了重要角色,還使用於香水的製作過程。這表明了香菜的多用途性和在不同文化中的佔有率。
香菜的獨特味道引發的喜好和厭惡可被視為食物文化中的一個有趣現象。隨著基因學的進步,我們越來越能理解飲食偏好的生物學根源。為什麼一些人無法享受這種被眾多廚師推崇的香草,而另一些人卻將其視為必需品?這是否會影響飲食文化的演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