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範圍內,鈾的存在已成為一項重要的公共健康問題。這種元素的來源可以追溯到自然及人為活動,其中包括礦業、農業中的磷酸鹽、武器製造與核能發電等。儘管自然界中的鈾放射性相對較低,但它作為一種有毒金屬,卻能夠干擾腎臟、大腦、肝臟與心臟的正常功能。當鈾的濃度因礦業活動增加而進入地下水源時,這種化學毒性可能會引發公共健康問題。
鈾的生物半衰期大約為15天,這意味著人體能在此期間內清除一半的鈾。
在自然環境中,鈾存在於所有岩石、土壤和水中。根據聯合國原子輻射影響科學委員會的資料,鈾在土壤中的正常濃度範圍為300微克/千克至11.7毫克/千克。這使得鈾的分佈相對其他金屬如銅、鉛、汞等而言,顯得更加普遍。
採礦是環境中鈾污染的主要來源,鈾的磨礦過程會產生含有鈾、鐳和釙的放射性廢料。這導致環境中的放射性污染幾乎無法避免。
全球70%的鈾資源位於或毗鄰原住民的傳統土地上,這引發了多方的環境衝突。
例如,在澳大利亞北部的Ranger鈾礦發生事故後,對該地區原住民土地權利的爭議,使得周邊的Jabiluka項目在2000年代初被暫停。此外,美國西南部的納瓦霍族土地上的鈾採礦活動導致了環境的損害,並於2005年限制了進一步的採礦。
軍事活動,尤其是在核武器或軍火測試場,通常也是鈾的來源之一。在海灣戰爭及南斯拉夫戰爭期間使用的鈾彈,將鈾污染擴展至各種測試場和地區。
2003年伊拉克戰爭期間,使用了1000到2000噸的減少鈾彈藥。
這些彈藥的燃燒和衝擊產生的氣霧,可能使鈾金屬散播進入空氣和水中,進而被人們吸入或攝入。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的一項研究對這些武器造成的地下水污染表示擔憂。
核能產業同樣在環境中引入鈾,這通常是以放射性廢物的形式存在,或是因核事故如三哩島或切爾諾貝爾災難引起。
截至2020年,全球有超過250,000公噸的高水平放射性廢物被儲存於臨時容器中。
這些廢物一旦洩漏,不僅影響環境,還對人類健康造成極大威脅。隨著老化的臨時儲存容器發生腐蝕,某些廢物已經漏入環境中。用於鈾燃料的鈾二氧化物在水中溶解性極低,這意味著它能夠以極慢的速度釋放鈾及其核裂變產物進入水源。
溶解鈾鹽具有毒性,但其毒性程度低於鉛或汞等重金屬。最受影響的器官是腎臟。在慢性接觸的情況下,部分鈾會在腎臟中積累。世界衛生組織已設定每天對一般人群的可接受鈾鹽攝取量為0.5微克/千克體重。
2013年一項醫學期刊分析指出,環境污染對人類健康的影響將是微妙而廣泛的,因而難以檢測。
鈾採礦所產生毒性廢料能夠釋放放射性元素,這些元素會進入水源和土壤中,並最終進入人類和動物的體內。由於其危害性,許多國家對鈾行業的調查不斷在推進,尤其在全球南方的環境法規相對不嚴格的地區。
1950年代,美國公共衛生服務開始對鈾礦工進行全面調查,這方面的研究與癌症的相關性逐漸增強。某些研究顯示,接觸減少鈾的人群,其後代出生缺陷的風險更高。
一項研究發現,海灣戰爭退伍軍人的後代出生缺陷的風險比未服役者增加了1.8至2.8倍。
儘管大多數科學研究未發現鈾與出生缺陷之間存在明顯聯繫,但隨著持續的研究,疑慮依然存在。
微生物,如Pseudomonadota,可以改變鈾的溶解性,防止化學浸出,這對於廢棄物處理至關重要。研究表明,將某種物質添加到土壤中,可以形成反應性屏障,降低鈾的流動性。
鈾的存在若不加以控管,將持續影響人類的生活和未來。因此,人民應該真正瞭解鈾如何影響我們的水源以及健康問題,你認為是否有必要對當前的礦業做出重新評估以減少其未來可能造成的危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