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改造稻米(GM Rice)是指透過基因工程技術修改過的稻米品種,旨在提升其營養價值、抗病蟲害及適應不同環境的能力。這些基因改造的稻米不僅能有效提升維他命A等微量元素的含量,還能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加速稻米的生長。
基因改造稻米的研發意在解決全球糧食短缺和營養不良問題。
早在2000年,第一批經批准的基因改造稻米品種如LLRice60和LLRice62在美國獲得批准,這些稻米品種具備抗除草劑的特性。隨後,加拿大、澳大利亞、墨西哥和哥倫比亞也相繼批准了這些品種。然而,這些品種至今仍未在市場上實現商業化。
儘管基因改造稻米的技術已取得一定進展,但在某些國家,尤其是中國,基因改造稻米的商業使用仍然存在爭議。2018年,加拿大和美國發現經改造的金色稻米獲得安全許可,並被認為對消費者是安全的。儘管如此,在此之前,許多研究表明基因改造稻米在減少貧困和營養不良方面的潛力是巨大的。
中國在2021年之前已在 4 萬公頃的土壤中成功種植耐鹽的「海水」稻米,這項技術展示了基因改造稻米的潛力。
一些公司,例如孟山都和拜耳,曾研究過同時提高稻米對除草劑的耐受性。拜耳的LibertyLink稻米能抵抗黴菌藥劑,並被評估以用於歐洲市場。Clearfield稻米是透過傳統選育技術培育的品種,能耐受咪唑類除草劑。
在營養方面,金色稻米(Golden rice)是其中一個重要的基因改造品種。這種稻米能夠在胚乳中合成β-胡蘿蔔素,這是一種維他命A的前體。許多研究團隊,包括來自澳大利亞的研究人員,正在努力增加稻米中的鐵含量,應對全球鐵缺乏的問題。
全球約有30%的人口受到缺鐵影響,這顯示了增加稻米營養價值的迫切性。
Bt稻米已經被改造成能表達巴氏桿菌的cryIA(b)基因,這使得稻米對多種害蟲具有抗性。相比傳統稻米,這類改造稻米的使用可顯著減少化學殺蟲劑的噴灑次數,從而提高農作物的收成和收益。
近年來,科學家們還在研發能抵抗水淹、耐鹽的稻米品種。其中特別的是,根據研究結果,只需添加一個基因Sub1A即可讓稻米在淹水中存活長達兩週。
基因技術的發展未來可能會使得稻米的產量提高近50%。
2006年,美國農業部發現未經批准使用的LibertyLink品種601在稻米出出口中被檢測出,導致美國稻米期貨市場遭受重創。最終,拜耳同意支付750萬美元的賠償金以解決這一糾紛,這一事件重挫了許多美國農民的信心。
中國政府目前僅批准基因改造稻米的研究,不予商業使用。這不僅造成了研究進展緩慢,也引發了環境安全的擔憂,尤其是基因流入自然環境的潛在風險。
在全球糧食安全和營養改善的背景下,基因改造稻米顯示出極大的潛力和重要性。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未來我們能否更好地平衡基因改造技術的發展與其可能帶來的倫理及環境問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