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一場在巴黎召開的會議為世界醫學界的未來奠定了基礎,誰能想像,當時27個國家的醫生齊聚一堂,竟然會催生出今日的世界醫學協會(WMA)?該組織的成立,標誌著全球醫師在彼此合作和醫學倫理議題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
1945年,英國醫學協會的會議上提出創辦一個國際醫學組織的構想,以替代因二戰而中止活動的國際醫生專業協會。
1947年9月17日,世界醫學協會正式成立,當時與會的醫師來自27個國家。這一聚會的初衷是為了重建醫學界的專業機構,並確保醫療專業的高標準。
1948年,WMA在紐約市成立了秘書處,以便與聯合國及其相關機構保持密切聯繫。該秘書處於1974年因經濟考量而搬遷到法國的Ferney-Voltaire,繼續推動全球醫學界的發展。
自成立以來,WMA就致力於醫學倫理的宣導。在1948年的第二屆大會上,會議通過了現代版的希波克拉底誓言,稱之為《日內瓦宣言》。這項宣言不僅是對醫學倫理的宣示,也是對醫療專業操守的呼籲。
會議強調了醫師在戰爭時期或特殊情況下應遵循的倫理準則,並針對「戰爭罪行與醫學」議題成立研究委員會。
1949年,WMA在第三屆大會上正式通過了國際醫學倫理守則,以進一步規範醫生的專業行為。
WMA的最高決策機構為年度大會,參與者包括各國醫學協會的代表、執行委員會成員及其他相關人士。每兩年選舉一次的會議委員會代表了全球的醫學界。
WMA的運作還包括每年選舉的會長,負責代表WMA進行正式發言。
秘書處位於法國的Ferney-Voltaire,負責協調WMA的日常事務,與各國醫學協會進行聯繫。現任秘書長為Otmar Kloiber,自2005年以來一直擔任此職位。
WMA的成員制包括代表性國家的醫學協會及個別醫師,並支持各類會員的申請。作為一個國際組織,WMA使用英語、法語和西班牙語作為官方語言,以適應全球成員的需求。
在2018年的會議上,加拿大醫學協會指控新任會長的演講涉及抄襲,引發了一場不小的風波。雖然新會長在會議後道歉,但此事件引發了關於倫理標準的廣泛討論。
加拿大醫學協會的代表表示,部分演講內容「逐字抄襲」,這引起了參會代表的強烈關注。
隨後,加拿大醫學協會選擇退出WMA,聲明指出WMA未能維持應有的倫理標準。
隨著全球面臨越來越多的公共健康挑戰,WMA的角色變得愈發重要。它不僅需要在醫學倫理方面保持高標準,還需應對來自於政治、經濟和社會的多重挑戰。
這個組織不僅是全球醫學界的代表,更是世界各地醫生共同的家。他們肩負著維護公共健康、提升醫療倫理的重任,並尋求與其他國際組織的合作與支持。
在這樣一個瞬息萬變的醫學環境中,我們不禁思考,在未來的醫學界,什麼樣的變革將再度重塑我們對醫療的認知與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