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焦慮,亦稱為數學恐懼症,指的是在日常生活和學術情境中影響數字操作和解決數學問題的緊張感和焦慮感。這一現象已引起研究者的廣泛關注,尤其是在學生的數學表現中。然而,數學焦慮不僅僅是對數學的不喜歡,它實際上會直接影響到學生的數學成就。
Mark H. Ashcraft 定義數學焦慮為“干擾數學表現的緊張、擔憂或恐懼感”。
數學焦慮最早出現在1950年代,當時Mary Fides Gough首次使用“mathemaphobia”一詞來描述人們對數學的恐懼感。1972年,Richardson和Suinn開發了第一個數學焦慮測量量表,許多後續的研究亦著眼於數學焦慮的影響。Hembree在1990年進行的元分析指出,數學焦慮與數學成就測試的低表現有著密切關聯。
許多高度焦慮的數學學生避免進行數學任務,這種避免行為進一步加劇了他們的數學焦慮。
在大學中,數學焦慮的學生往往會選擇較少的數學課程,並對數學有負面情緒。研究顯示,數學焦慮與自信心及動機之間存在著負相關。Schar指出,數學焦慮可能導致學生對數學的迴避,進而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當焦慮的學生在數學題目上表現不佳時,這可能是由於焦慮本身,亦或是之前對數學的回避造成的能力不足。
根據芝加哥大學的研究,數學焦慮並非只是數學成績不佳的表現。透過腦部掃描發現,數學焦慮的預期或思考能夠引起焦慮,且引起焦慮的腦部區域與身體傷害的感知重疊。
數學焦慮對數學表現的影響是近年來文獻中引人矚目的主題。數學焦慮較重的個體並不一定缺乏數學能力,而是無法因焦慮而充分展現潛力。數學焦慮表現為多種方式的症狀,包括身體、心理和行為,這些均會干擾學生的數學表現。
高水平的數學焦慮通常與低成就存在強烈的負相關,這往往被認為是數學焦慮對工作記憶的影響造成的。
研究發現,當學校依賴於高風險和限時測試時,學生往往在這些情境中感受到最大的焦慮,最終導致數學成就降低。此外,國際學生評估計劃(PISA)的結果顯示,經歷高數學焦慮的學生其數學成績低於沒有數學焦慮的學生,差距高達34分,相當於一年學習內容的差異。
1972年,Richardson和Suinn開發了數學焦慮評估量表(MARS),用以測量數學焦慮的程度。MARS的評分越高,表示數學焦慮越強。該量表在心理學研究中廣泛使用,並可用於診斷數學焦慮及測試不同的治療有效性。
更高的MARS分數和更低的數學測試成績之間存在相關性,這意味著數學焦慮的程度會影響學生的數學表現。
數學能力在不同國家的兒童之間有所差異。例如,加拿大學生在數學問題解決和運算能力上得分低於韓國、印度和新加坡的學生。這種差異的原因之一在於文化對數學的重視程度。此外,對於性別差異的研究顯示,在許多國家中,13歲的男孩在數學能力上往往高於女孩,性別刻板印象也使得女孩在數學自信心方面受損。
女學生對數學考試的焦慮相對較高,而學習數學的焦慮則在性別間並無顯著差異。
對於數學的理解和學習,早期的教學風格可能對焦慮有不利影響。傳統的數學教學往往強調對錯,卻忽略了學生思考過程的重要性。有效的教學更應鼓勵學生分享自己的思維方式和解釋答案,減少學生對於數學的焦慮。
當教學過程強調方法而非絕對的答案,可以幫助學生減輕對數學的焦慮。
透過家長的參與可以有效減少學生的數學焦慮。家長對數學的認知也會影響孩子的數學成就。研究顯示,孩子的學習過程中,家長的參與度越高,學業成功的可能性也就越大。因而,減少數學焦慮的有效策略之一,就是讓家長更積極地參與孩子的學習。
那麼,在你的數學學習過程中,你是否已經考慮過這些因素所帶來的影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