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血球沉降率(ESR)是一種常見的血液檢測,旨在評估血液中紅血球的沉降速度。這一測試不僅可以提供有關炎症程度的指標,還能幫助醫生診斷和監測多種疾病的進展。今天,我們將深入探討紅血球沉降率的作用及其在醫學上的重要性。
通過測量紅血球在一小時內下沉的距離,醫生可以獲得有關身體炎症狀況的非特異性指標。
在測試過程中,抗凝血的全血會放入專門的管中,通常稱為Westergren管,並在一小時後測量紅血球下沉的距離。沈降速度的影響因素包括血漿蛋白質,特別是纖維蛋白原,它促進紅血球聚集形成的結構。當身體面臨炎症時,這些水平會增加,進而導致ESR增高。
ESR的測試分為三個主要階段:
在正常生理情況下,紅血球因帶負電荷而互相排斥,不易堆疊。然而,當炎症時,正電位的纖維蛋白原等蛋白質會促進沉降速率的增加。
ESR升高可由多種炎症及非炎症性狀況引起:
在炎症狀況下,纖維蛋白原及其他增血功能蛋白質的正電荷會增加ESR。一旦急性炎症開始,ESR通常在24至48小時內上升,而隨著炎症的緩解,該指數會緩慢下降,完全恢復正常可能需要幾周乃至幾個月的時間。
此外,非炎症性條件如貧血、腎衰竭、肥胖及年齡等也會對ESR產生影響。特別是在女性生理期和懷孕期間,ESR通常會更高。
當ESR值超過100 mm/hour時,進一步檢查的可能性為90%。
在某些情況下,像多血症、血液黏度增高等,可以導致ESR降低。這是因為紅血球數量的增加會提高血液的黏稠度,從而減緩沉降速度。
ESR在診斷多種疾病中起到重要作用,例如:
雖然ESR具有一定的診斷價值,但其相對於當前使用的其他檢測方法,其精確性和特異性受到挑戰。尤其是在腎損傷患者中,其指標通常會因病理狀況而使得ESR不再有效。
正常的ESR值在男性和女性之間存在差異,且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高。這些數據和結果為臨床提供了參考,但單靠ESR不應該作為判斷的唯一依據。
尼古拉・巴赫曼(Nicholas Bauchman)說:ESR的測試是一種老式的檢測方法,但它為我們瞭解人體炎症現象提供了一扇窗。
C反應蛋白(CRP)被認為是更好的急性反應指標,但ESR和CRP在不同情況下也可能出現不同的結果。在某些情況下,ESR可能顯示正常但CRP升高,這使得它們各自的診斷價值更加複雜。醫學界仍在研究這兩者之間的關係。
隨著時間的推進,紅血球沉降率的測試方法及其應用像是探索人體的神秘面紗。然而,這種測試結果是否能為我們揭示更深層次的生命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