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性災難風險是一個包括各種威脅的概念,這些威脅可能對人類的未來構成極大的威脅,甚至是滅絕的危機。針對這些風險,許多國際組織和研究機構已經展開了深入研究,並針對如何降低這些風險進行了規劃。
全球性災難風險通常指的是對人類福祉造成重大損害的風險,這種損害可能是全球性的。大部分這類風險雖然不至於造成生命的絕對消失,卻可能嚴重削弱人類的潛力。
全球性災難風險通常比滅絕風險來得輕,但任何一種情況下的災難都有可能導致人類面臨的長期存續危機。
滅絕風險則是那些威脅到人類長期潛力的風險,這類風險的具體表現可能是徹底的滅絕或無法回復到一個可持續的狀態。
一些歷史上未曾遭遇的風險,如小行星撞擊或核戰爭,都可能帶來無法想像的後果。
當前的全球性災難風險可以被分為兩大類:人為風險和自然風險。其中,自然風險包括小行星撞擊、超火山噴發、自然流行病等,而人為風險則涉及人類所創造的危險,如人工智慧失控、氣候變遷及核武戰爭等問題。
人類的科技進步在創造便利的同時,也帶來了潛在的風險。
研究全球性災難風險的方法面臨諸多挑戰,這使得許多標準的科學方法不再適用。由於缺乏歷史先例,阻礙了對這些風險的評估。
對於如核戰爭這類的長期後果,進行實驗性研究幾乎是不可能的。
對於全球性災難風險的關注和資源投入仍遠遠不足,這導致了許多潛在危機未能得到充分的研究和應對方案。經濟學的觀點認為,由於這些風險的未來性,許多人選擇將焦點放在當前更為緊迫的議題上。
許多專家提出了多層次的防禦策略,來應對全球性災難風險,包括防止、響應及增強人類韌性等多方面的措施。
增強應對能力和設計韌性結構的計畫,是應對潛在滅絕風險的關鍵。
有效的全球治理機制是預防災難發生的重要保障。不過,實際上許多國家的政策和行動往往趕不上科技或社會變遷的速度,這種狀況加劇了災難可能性。
隨著我們面臨的 global catastrophic risks 逐漸增加,對於這些威脅的認知以及未來的防範措施越發重要。然而,我們是否能夠真正從這些潛在的災難中學習,並採取行動,來保障我們的未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