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系統萎縮症(MSA)是一種罕見的神經退行性疾病,特徵包括震顫、緩慢的運動、肌肉僵硬、姿勢不穩等自律神經失調,以及運動失調等症狀。這種疾病的病因是大腦某些區域神經元漸進性的退化,包括基底神經節、下橄欖核和小腦。
許多受到MSA影響的人經歷自律神經系統的功能障礙,通常表現為直立性低血壓、陽痿、出汗減少、口乾及尿滯留或失禁。
根據數據顯示,約55%的MSA病例在男性中發生,患者通常在50到60歲時首次出現症狀。MSA的症狀常與帕金森病相似,但對帕金森病用於治療的多巴胺激動劑的反應卻較小,這使得MSA的診斷變得更加複雜。就目前而言,只有約9%的MSA患者會出現真正的「藥卷式震顫」。
MSA的特徵是自律神經功能障礙和至少一種運動症狀。最常見的初始症狀是「運動遲滯僵硬綜合徵」,在62%的首次就診中被觀察到。隨著疾病的進展,症狀可分為三大類型:運動障礙、心腦失調,以及自律神經功能障礙。
「運動障礙包括運動緩慢和僵硬,書寫變得小而蜷縮。心腦失調導致協調困難和平衡不穩,而自律神經功能障礙則會影響到自動身體功能的多個方面,如低血壓、尿失禁和便秘等。」
由於MSA的臨床表現可以有極大的變化,許多患者在確診前可能遭遇疾病的多重混合症狀,最終使得診斷延遲,甚至錯誤診斷為帕金森病等其他神經退行性疾病。
MSA的診斷通常需要基於詳細的醫學檢查、家族歷史、影像學研究和實驗室檢測。儘管MRI與CT檢查在部分患者中可能顯示小腦及橋腦的萎縮,但這些影像學的變化並不總是明顯,尤其是在疾病的早期階段。許多醫生對MSA的認識不足,導致對病例的評估常常混淆了其他疾病的症狀。
病理學上,MSA的主要特徵是廣泛的神經膠質細胞內包涵體(glial cytoplasmic inclusions,GCIs)以及所謂的Papp-Lantos小體,這些小體主要由α-突觸核蛋白組成。這些生化特徵在不同類型的神經退行性疾病中有著明顯的差異。
「多系統萎縮症在病理學上顯示出在神經膠質細胞內的α-突觸核蛋白累積,而其他同類疾病則主要在神經元中發現。」
雖然有研究發現某些基因的缺失可能與MSA的發展有關,但這些結果在種族間的有效性仍然存在爭議,這也為MSA的診斷增添了更多挑戰。
目前,針對MSA的療法仍然沒有根本性的解決方案。持續的護理和專業支持是確保患者生活品質的重要組成部分。患者通常有許多需求,包括藥物治療、職業和言語康復等。儘管有些患者可能對多巴胺藥物有一定的反應,但整體來看,這类療法的成效並不理想。
根據研究,MSA患者的平均壽命約為症狀出現後的6到10年。隨著疾病的進展,大約60%的患者在出現運動症狀後五年內需要依賴輪椅,而少有患者能夠在12年後生存下去。
「多系統萎縮症的死亡原因類似於常見的並發症,比如感染和急性疾病。」
最終,對於患者及其家人來說,面對MSA的挑戰乃至病理性變化的未知,無疑是一條艱辛的道路。在理解這種疾病的神秘性與複雜性時,讀者是否能夠找到更合適的途徑來提升診斷率和患者的生活質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