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的口腔中,經常可以看到一些白色斑塊,這些斑塊被稱為口腔白斑。儘管在許多情況下這些白色斑塊不會帶來任何症狀,但它們卻是一種潛在的惡性疾病,值得我們仔細研究和了解。
口腔白斑在臨床上定義為“基本上無法被任何其他可定義病變所描述的口腔黏膜白色或灰色病變”。這些白斑通常出現在口腔的不同部位,並且與吸煙有著密切的關聯。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口腔白斑的出現與多種風險因子有關,如吸煙、咀嚼煙草、過量飲酒和食用檳榔等。
在過度的酒精使用和吸煙的共同作用下,口腔癌的風險顯著增加,然而酒精對於口腔白斑的形成並未提供明確的證據。
口腔白斑的白色外觀主要是由於角化層的增厚,稱為重度角化。這種白色變化的顯現使得正常的紅色黏膜難以看出,並可能隱藏下方的血管網絡。許多吸煙者報告稱,隨著吸煙習慣的增加,他們的口腔白斑的數量和大小也會增長。
根據臨床表現,口腔白斑可以分為均質型和非均質型。均質型白斑(或稱厚型白斑)通常為均勻的白色斑塊,而非均質型白斑則顯得色澤不均,表面質地也可能出現不規則。這些不同類型的白斑對於癌性變化的風險也有所不同。
研究發現,非均質型白斑的癌變風險明顯高於均質型白斑。
口腔白斑的具體成因至今尚不清楚,然而赴多項研究指出,吸煙是最主要的致病因素。使用香煙的比例高達80%的白斑患者均有吸煙歷史。禁煙後,多數患者的白斑會明顯縮小甚至消失。
大多數口腔白斑不會引起任何痛苦,然而在某些情況下,患者可能會感到不適或疼痛。需要特別注意的是,數據顯示,口腔白斑的存在與口腔癌的形成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繫,隨著年齡的增加,白斑的發病率越來越高。在70歲以上的男性中,其發病率甚至可達8%。
檢測報告指出,局部白斑轉化為鱗狀細胞癌的可能性在10%以下,而擴散性白斑的轉變風險則高達70%-100%。
口腔白斑是一種需要高度重視的潛在惡性病變,定期檢查和適當的健康教育至關重要。雖然許多口腔白斑初步看起來似乎無害,但轉變為癌症的風險不容小覷。你是否也曾在口腔中發現過這種白斑,並想過其背後的真正含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