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危機孕期中心(CPC)作為反墮胎組織所設立的一類非營利機構,旨在說服孕婦放棄墮胎的選擇。自1967年夏威夷率先合法化墮胎以來,CPC的數量急劇增加,至今估計在美國有2500至4000個中心,每年提供各種各樣的服務,包括懷孕測試、超聲檢查,甚至部分醫療服務。相較之下,美國的墮胎診所僅有807家,這顯示出CPC的迅猛發展和無處不在的影響力。
在危機孕期中心的協助下,許多女性面臨的選擇變得更加複雜,她們所獲得的信息不一定是正確的。
危機孕期中心的創始人羅伯特·皮爾森曾宣稱:「一個希望終止懷孕的女性,沒有權利獲得可以幫助她殺死自己孩子的信息。」這一觀點在CPC創立初期便契合了反墮胎運動的核心理念。皮爾森於1967年在夏威夷建立了第一個CPC,這一模式迅速擴張,形成了現今庞大的CPC網絡。
隨著CPC在全國的興起,演變出的服務內容也逐漸多樣化。除了提供懷孕測試與超聲檢查,許多CPC還會提供心理輔導、孕期照顧、以及生活技能培訓等輔助服務。這些機構還會為孕婦提供生活物資、食物、以及財務幫助,以此支持她們選擇生育的決定。
根據CPC的說法,看到胎兒的影像會讓女性更傾向於放棄墮胎,然而,學術研究卻表明強制進行超聲檢查對婦女的決定影響有限。
然而,CPC的運作和其提供的信息卻常常受到質疑。對於這些中心提供的醫療信息和心理輔導,有學者認為這些機構常常散播不實的醫學資訊,誤導女性對於墮胎的健康風險。在某些情況下,CPC的工作人員會聲稱墮胎會導致包括乳腺癌、精神健康問題等在內的健康風險,但這些說法並未得到主流醫學界的支持。
在有些州,例如路易斯安那州,CPC甚至被視為安全中心,法律允許父母放棄新生嬰兒的監護權。這些舉措雖然旨在降低母嬰安全及改善家庭狀況,卻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女性理解自己選擇的全面性。
許多CPC在吸引目標族群時運用各種廣告,尤其針對年輕女性、女性中低收入家庭及有色人種,這引起了廣泛的爭議。
CPC的廣告手法也受到廣泛批評。有研究指出,這些中心在廣告中經常偽造自我身份,某些CPC誤導性地聲稱提供墮胎服務,卻最終引導客戶接收關於懷孕和選擇的宗教意見。許多CPC專門在學校附近或公共交通站排放廣告,以吸引可能考慮墮胎的尋求者。
在美國,CPC通常由一些基督教團體經營,這些團體在其輔導過程中融合了宗教信仰的元素。據報導,最大的CPC網絡之一Care Net甚至公開宣稱其主要目的是分享基督的愛和真理。類似的,Heartbeat International也是這一基督教反墮胎運動的佼佼者,倡導著基於信仰的懷孕資源。
在法律方面,許多政府已開始針對CPC的虛假廣告進行立法,要求它們在宣傳中明確指出自己不提供墮胎服務。這一行動不僅體現了對女性權益的保護,更反映出社會對於CPC運作模式的廣泛反思。
如果CPC能從孕婦的角度出發,提供真實而有利的信息,而不是以宗教和道德觀念為出發點,會不會有助於改善其社會形象並真正幫助到需要支持的女性呢?
究竟,在支持與反對之間,CPC能否克服自身的信仰局限,成為真正幫助女性的機構,令人不禁思考未來的發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