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存主義的起源:這個運動背後的秘密是什麼?

生存主義是一個社會運動,由個人或團體(被稱為生存主義者、末日準備者或準備者)組成,他們主動為各種緊急情況做準備,如自然災害及其他導致社會秩序崩潰的災難(例如,政治或經濟危機)。這些準備工作可以針對短期或長期的情況,範圍從個人困境到地方性服務中斷,甚至國際或全球性的災難。這一運動的本質強調自主生存,儲備物資,以及獲取生存知識和技能。

生存主義者往往會獲得急救、醫療急救以及自衛培訓,並建立可幫助他們在社會崩潰時生存的結構,如地下避難所。

生存主義的根源可以追溯到20世紀的幾個重要時期,特別是全球冷戰期間,人們對核戰爭的威脅感到擔憂。這期間,政府在避免核襲擊方面制定的民防政策,促使民眾開展自我保護的行動。

1930年代至1950年代

現代生存主義運動在英國和美國的起源包括政府政策、核戰爭威脅、宗教信仰,以及警告社會或經濟崩潰的作家。隨著1930年代的經濟大蕭條後,人們開始認識到事先準備的重要性。儘管大多數時代的生存主義者有不同的信念與準備方法,但大多數都是基於對未來不確定性的深刻擔憂。

1960年代

隨著通貨膨脹和經濟的不穩定,許多保守派思想家開始提倡個人準備,這一潮流在1970年代達到高潮。

這一時期出現了一些關於個人和家庭準備的研討會,例如哈利·布朗在1967年開始舉辦的各種研討會,教授如何應對貨幣崩潰。

1970年代

霍華德·拉夫在1974年出版的《美國的饑荒與生存》引起了廣泛關注,這本書強調了食品儲存和生存準備。

拉夫的作品引入了金銀等貴金屬在社會經濟崩潰中的內在價值概念。

1980年代

生存主義的興起在1980年代達到頂峰,特別是在冷戰期間,許多人因恐懼核戰爭而加強了生存準備的想法。這一時期的作品包括福爾摩斯的《生活在末日之後》等,這些著作強調了核戰爭時代的生存策略。

1990年代到2000年代

隨著社會環境的變化,生存主義在克林頓政府期間獲得新的關注,特別是在圍繞1994年聯邦攻擊武器禁令的辯論中。

隨著911恐怖襲擊的發生,生存主義的興趣再次激增,許多人開始認識到準備的重要性。

當前的生存主義

在疫情和國際動盪的影響下,生存主義也進入了一個新的時期。如COVID-19疫情的爆發及烏克蘭的俄羅斯侵略社會,使更多人開始重新評估他們的準備狀況。

生存主義者以不同的方式接近這一理念,根據他們的環境和心理狀態,並且對未來的關注各有不同。這是一個不斷發展的運動,反映了人類對未來不確定性的持續焦慮。

在這樣一個動盪的時代,準備是否只是生活中的一種過度反應,還是我們實際上需要重新思考自我生存的方式呢?

Trending Knowledge

冷戰時期的生存策略:政府是如何影響人們準備的?
在冷戰時期,隨著核戰爭威脅的加劇,許多國家政府開始推行一系列的公共安全政策,目的在於提高民眾對未來潛在危險的警覺性。尤其是在英國和美國,這些政策的形成不僅是反映了國際局勢的緊張,也塑造了許多人的生存準備觀念,逐漸催生了生存主義運動的興起。 <blockquote> 生存主義強調自力更生、儲備物資,以及獲得生存知識和技能。 </blockquote>
面對末日的準備:哪些技能能讓你在災難中存活?
隨著最近幾年自然災害、全球疫情和社會動亂的增加,許多人開始重新思考生存技能的重要性。生存主義者不僅是為了未來準備,而是在日常生活中積累技能與知識,以應對突如其來的災難。這些技能不僅能幫助個人自給自足,對於社會的可持續性也有著重要的影響。那麼,究竟哪些技能才能讓你在災難中保命呢? <blockquote> 生存主義
預備者的心態:為什麼越來越多人選擇這種生活方式?
近年來,「預備者」這一詞越來越多地出現在公眾視野中,尤其是在全球不穩定因素增多的背景下。這一社會運動的成員,稱為生存主義者或預備者,積極為各種緊急情況做好準備,無論是自然災害還是社會秩序崩潰。這種現象不僅關聯到個人的生存條件,還影響到社會秩序的未來。 <blockquote> 生存主義強調自我依賴、儲備物資以及獲得生存知識和技能。 </blockquote> 生存主義者的準備範圍從個人

Respons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