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學中,最小抑菌濃度(MIC)是指防止細菌或真菌在體外可見生長的最低化學濃度,通常是藥物。MIC測試被廣泛運用於診斷和藥物發現的實驗室中。來自不同實驗室的數據顯示,MIC的數值依賴於多種因素,包括微生物的抗藥性以及化學物質的抗微生物效果,以及其他可能影響結果的變量。
MIC數值經常以微克每毫升(μg/mL)或毫克每升(mg/L)來表示。
在診斷實驗室中,MIC測試結果用於評估微生物的敏感程度。這些評級基於標準開發組織所公布的數值(稱為臨界值),如美國臨床實驗室標準協會(CLSI)和歐洲抗微生物敏感性測試委員會(EUCAST)所設定的標準。測量MIC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幫助醫生開立最合適的抗微生物治療。
自從抗生素發現和商業化以來,微生物學家亞歷山大·弗萊明便發展出利用肉湯稀釋法來評估微生物生長情況。在1980年代,臨床與實驗室標準協會進一步整合了MIC的測定方法與臨床應用,並持續更新相應的標準以反映病原體進化的情況。
CLSI的MIC方案被認為是美國的“金標準”,並被FDA等監管機構用於評估藥物。
在臨床使用方面,目前MIC被廣泛用於抗微生物敏感性測試。測試結果會提供相應的敏感性解釋,包括“S”(敏感)、“I”(中介)和“R”(抗藥性)。但在不同國家之間,這些臨界值標準存在著一定的差異和不一致性。
在臨床中,患者的症狀有時很難推斷出確切的病原體,即便確定了病原體,不同毒株對抗微生物的抗藥性也各不相同。為了精確開立抗微生物藥物,必須通過分離病原體並進行MIC測定,這樣才能為醫生提供寶貴的選擇資訊。
精確使用抗微生物藥物在面對多重耐藥性細菌的情況下顯得尤為重要。
微生物,如細菌,正在不斷獲得對以往有效藥物的抵抗力。這是由於不當使用抗微生物藥物造成的選擇性壓力。因此,更加明確測定MIC值以幫助醫生制定最佳處方成為當務之急。
肉湯稀釋法需要三種主要試劑:培養基、抗微生物藥物和待測微生物。最常用的培養基是調鈉的穆勒-希頓肉湯,因其能支持大多數病原體的生長且不會抑制常見抗生素的效果。根據被測微生物和抗生素的種類,培養基也可以進行調整和替換。
Etest則是一種可以用來測定各種抗微生物藥物的MIC值的替代方法。這種產品是由bioMérieux公司生產的、帶有預定抗生素濃度梯度的非多孔塑料試劑條,在全球微生物實驗室中廣泛使用。
最小殺菌濃度(MBC)則是指使細菌死亡所需的最低抗微生物藥劑濃度。MBC的確定通常比MIC更困難,但一般而言,在MIC和MBC濃度下,藥物的有效性通常相似,因為宿主免疫系統能夠在細菌繁殖停滯時排除病原體。
如果MBC遠高於MIC,則藥物的毒性可能會對患者造成傷害。
面對日益加劇的細菌感染和不斷變異的病原體,進行MIC測試變得尤為重要。微生物的突變使其對人類的威脅比以往更加嚴重,因此測試這些微生物的能力,使我們可以提前做好準備來應對潛在的公共健康危機。
在抗微生物藥物的潛力面前,我們是否能夠隨著知道MIC背後的故事來做出更好的選擇與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