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電子學中,共閘放大器是基本的單級場效應晶體管(FET)放大器拓撲之一,通常被用作電流緩衝器或電壓放大器。在這類電路中,晶體管的源極作為輸入端,漏極為輸出端,而閘極則連接至某個直流偏置電壓(即交流接地),因此得名。這與類似的雙極接面晶體管電路——共基放大器形成對比。
共閘放大器的主要特點在於其低頻性能和相應的增益特性,特別適合用於頻率限制接近FET的情況。
雖然共閘放大器的應用不如共源放大器或源隨器那麼頻繁,但這種配置有其獨特的優點。它可以與共源放大器結合,形成級聯配置,非常適用於CMOS RF接收器,尤其是在工作於FET的頻率極限附近時。這是因為共閘放大器在阻抗匹配上非常便捷,且其潛在的低噪音特性使其在某些應用中更具吸引力。
在低頻和小信號條件下,共閘放大器的電路性能可參見其混合-π模型。這種模型有助於理解如何在不同情況下的輸入和輸出增益變化。許多工程師在設計放大器時,依賴這些表徵來預測實際的工作性能。
在評估閉合電路電壓增益時,需考慮輸入和輸出負載的影響,這對增益的實際數值有重要影響。
考慮到負載電阻和源電阻的影響,共閘放大器的閉合電路電壓增益(即帶有負載的增益)可以用以下表達式表示:A_v ≈ \frac{g_mR_L}{1 + g_mR_S}
。這表達了增益取決於源和負載的電阻比。顯然,增益會根據源電阻和負載電阻的變化而變動,這使得設計工程師需要仔細考量各種可能的運作情況。
如果源電阻RS遠大於1/gm,電路呈現電流跟隨者行為;而當RS遠小於1/gm時,可視作典型的電壓放大器。
儘管共閘放大器在某些應用中顯示出其潛力,但仍存在一些挑戰。例如,其輸入阻抗較小,這使得在設計時需要謹慎選擇驅動器以避免限制增益。在許多情況下,會使用級聯放大器架構來解決這一問題,這樣不僅可以實現電壓放大,還能保護後續電路不受影響。
共閘放大器在現代電子電路生態系統中佔據了一個重要的位置,它的優勢和挑戰都值得深入探討。您是否已經考慮過共閘放大器在您專業領域中的應用潛力,或者它所面臨的技術限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