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世紀中期,威廉·馬斯特斯和維珍妮亞·約翰遜的研究團隊勇於探索人性最私密的一面,揭開了人類性反應的本質和性障礙的診斷與治療的奧秘。他們的研究開始於1957年,一直持續到1990年代,從艾爾頓大學的婦產科部門起步,後來在1978年成立了馬斯特斯與約翰遜研究所。
他們開創性地記錄了382位女性與312位男性的性反應,打破了許多關於性行為的長期成見,特別是對女性性喚起的理解。
馬斯特斯與約翰遜共同創作的《人類性反應》和《人類性不足》兩本書籍,不僅成為了性學領域的經典之作,更是改變了大眾對於性行為的看法。這兩本書的銷量驚人,並被翻譯成超過三十種語言。研究團隊最重要的貢獻之一是提出了四階段的性反應模型,包括興奮期、高原期、高潮與解放期,這一結構至今仍被廣泛引用。
他們的模型指出,男性在高潮後存在一段無法再次射精的暫時期,而女性則連續多次達到高潮的能力,使人類性反應的多樣性與複雜性得以彰顯。
馬斯特斯與約翰遜首次對於年長者的性反應進行了研究,發現年齡並不是性能力消失的必然標誌。他們指出,身心健康的老年人只要有興趣且有趣的伴侶,便能在性方面享有滿足感。他們的研究證明,許多年長者能夠在七十歲及以後保持性興奮和高潮的能力,這一發現也在後續的人群流行病學研究中得到了驗證。
年齡的增長帶來了某些性行為模式的變化,例如,年長男性需要更長的時間來產生性興奮,而女性的陰道潤滑速度和數量可能會有所減少,但這並不代表他們的性能力會減弱。
馬斯特斯與約翰遜的研究挑戰了「年齡限制性概念」,轉而強調身心健康對於性行為的重要性。
根據馬斯特斯與約翰遜的研究,男女在性高潮的生理反應上沒有實質上的差異,然而他們卻發現女性在性高潮後不會經歷休止期。這一觀察使得他們首次描述了女性能夠多次高潮的現象,引起了廣泛的關注與討論。這項研究的確立為後續關於性別之間的性行為研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馬斯特斯與約翰遜對性功能障礙如早洩和陰道痙攣的研究,促成了治療方案的創新。他們提出的一種以短期(兩週)為期的情侶心理治療方案,取得了超過80%的成功率,與以往低成功率的長期心理治療大相徑庭。這一模式重新定義了並強調了性治療過程中的伴侶合作與支持的重要性,並試圖避免對性行為的直接觀察。
他們的成功表明,性問題的治療可以不再依賴於長時間的心理學分析,而是轉向短期、集中的合作性治療。
儘管馬斯特斯與約翰遜的研究在性學領域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但卻也遭遇了一些批評。許多學者指出,參與研究的性工作者因其性經驗豐富,可能不具代表性。此外,對於不同性取向的研究與流行病學支持的缺乏,使得他們的結果在某種程度上受到質疑。馬斯特斯與約翰遜曾經進行的同性性行為的實驗也引發了相關討論。
馬斯特斯與約翰遜的研究在性學史上佔據了一席之地,為理解年齡與性能力的關係提供了重要的視角。他們的工作不僅挑戰了傳統觀念,還激發了人們對性行為和性健康的重新思考。隨著社會文化的演變,進一步的研究將有助於我們更全面地理解性能力的多樣性與變化,你認為在現今的社會中,對於年齡與性能力之間的關聯應該被重新評估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