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全球對能源需求的不斷增長,發展更高效和可持續的能量生成與儲存技術變得愈發重要。根據萊斯大學的韋德·亞當斯博士指出,能源將是未來50年人類面臨的最迫切問題,而納米技術有潛力來解決這一問題。這項相對較新的科學與工程領域,已展現出其對能源產業的顯著影響。
納米技術定義為任何包含一維小於100納米的顆粒的技術.
藉由對這些顆粒的操控,科學家們正在朝著開發更高效的消費產品邁進。這些產品的設計已顯示出在照明、加熱效率的提升,電能儲存容量的增加,以及能源使用中污染物的減少等優勢。這樣的好處使得在納米技術研究與開發上的資本投資成為當務之急。
在與能源相關的納米技術的一個重要子領域是納米製造,這是一個設計與製作納米級設備的過程。能夠創建小於100納米的設備為捕捉、儲存和傳輸能源開啟了許多新渠道。提高納米製造技術的精確性對於解決當前世界面臨的許多能源問題至關重要。
基於石墨烯的材料在能源儲存中受到極大關注。石墨烯是碳的一種全同素異形體,存在於一種六角形晶格結構的二維碳原子薄片中。這些材料因其輕量、化學惰性和低成本而備受青睞。根據研究,石墨烯氧化物的化學衍生物可以在電池設計中發揮關鍵作用,尤其是在高效能鋰硫電池的改良方面。
矽基納米半導體是太陽能應用中最有用的技術。研究顯示,將矽納米粒子以特定方式排列在表面上,能夠吸收更廣範圍的電磁波長,從而顯著提高效率。京都大學的研究證明,這些納米尺寸的半導體能夠讓太陽能電池的效率提升至少40%。
纖維素是地球上最豐富的天然聚合物,當前納米纖維素基的介孔結構和彈性薄膜在光伏設備和能源儲存系統中得到了廣泛應用,並且有潛力在環境問題上提供可持續的解決方案。
一維納米結構在提高鋰電池的能量密度、安全性及循環壽命方面顯示出潛力。這些材料在電池電極中的應用可有效縮短離子與電子的傳輸路徑,顯著提高電池性能。
二維納米材料的特別之處在於其性能的精確控制,然而,這樣的調整也可能引發結構穩定性的挑戰。儘管二維納米材料的性能可以調整,但仍需對其設計方法進行深入研究,尤其是在非層狀材料的通道工程方面。
鋰-硫電池近年來吸引了全球的注意,其能量密度遠高於鋰離子電池。來自中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研究表明,基於納米結構的鋰-硫電池在充放電性能上表現優異。
當前最先進的太陽能電池利用多層半導體材料的堆疊來提升效率,但商業可用的太陽能電池的效率仍然較低。透過納米結構化技術,可以改善太陽能電池的性能,實現更高的能量轉換效率。
納米材料作為燃料添加劑在降低碳排放及提升燃料效率方面也展現出廣泛潛力。例如,氧化鋯納米粒子已被證明能有效催化未燃燒的碳氫化合物分解。
對於納米技術所帶來的能源捕捉與儲存方式的轉變,將為社會帶來眾多積極的經濟影響。未來,隨著納米材料製作成本的降低,更高效的能源捕捉和儲存可能會降低能源成本。
矽納米半導體的發展將會對太陽能電池技術有著革命性的影響,但這也引發了另一個問題,未來的能源需求能否真正得到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