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閉症被視為一種多樣的神經發展障礙,其背後的心理機制至今仍未完全解釋清楚。其中,紀斯霍恩(Simon Baron-Cohen)提出的心理學理論「同理心—系統化(E-S)」理論,對於自閉症以及性別在神經學上的差異提供了一個新的思路。這一理論深入探討了自閉症的自主性問題,並引入了「極端男性大腦」的概念來進一步解析自閉症的特徵。
「男性大腦是系統化的,而女性大腦則是同理心的……阿斯伯格症候群代表了極端男性大腦。」
根據E-S理論,個體的智力特徵可以根據其在同理心(E)和系統化(S)上的能力來區分。該理論認為,自閉症患者在同理心方面的缺失,反之,在系統化方面則表現得相對優越。研究顯示,女性的E>S模式普遍比男性常見,而S>E模式則通常在男性中更為明顯。
這一理論的發展有助於解釋為什麼許多自閉症患者在社交和交流方面存在困難。特別是在“同理心”這一極為重要的人際交往能力上,存在顯著的劣勢,這使得他們在社交互動中感受到挑戰。
Baron-Cohen於2002年提出E-S理論,試圖重新理解性別在心理上的差異。他認為,自閉症表現的神經傳導困難正好反映了女性在某些認知領域的優勢,以及男性在其他域的優勢。值得注意的是,這一理論並非首次對性別差異進行探討,Baron-Cohen早在1990年提出的「心智盲目」理論,便集中在同理心理論的缺失上。
「男性通常在系統化上表現更好,而女性的同理心得分則較高。」
Baron-Cohen 的研究表明,社會化因素固然存在,但生物學上的差異也可能是影響自閉症的關鍵因素之一。特別是胎兒期的睾酮水平,研究顯示這與系統化能力的提升和認知同理心的缺失有關。這一觀點衍生出了一個新的研究領域,即探討睾酮在自閉症中的作用。
Baron-Cohen於2018年進一步探討了取樣超過五十萬人的數據,並發現這一理論的穩健性。這一數據的發現引起了學術界的廣泛關注,尤其是在自閉症病例中,男性的比率遠高於女性,這為「極端男性大腦」的理論提供了更具說服力的支持。
「胎兒期的睾酮水平在塑造神經發展中扮演著關鍵經歷,這可能是自閉症性別差異的生物學基礎。」
在Baron-Cohen的極端男性大腦理論中,自閉症被看作是男性特徵的極端表現,即男性在系統化方面的特長在自閉症中得到了加強。研究者發現,自閉症患者在某些思考過程中,大腦的某些結構表現出了與傳統男性大腦相似的特徵——如胼胝體
的連接性和腦區特徵的異常。
雖然E-S理論在自閉症的理解上引起了廣泛的關注與討論,但也遭遇了不少批評。批評者指出,這項理論可能固化了性別刻板印象,並且可能未能充分考量自閉症的多樣性。特別是部分學者質疑「極端男性大腦」的概念過於簡化了自閉症患者的實際情況。
「這一理論可能促使我們意識到自閉症範疇的多樣性,而不僅僅是在同理心或系統化上進行二分法。」
社會學家們也對此提出觀點,譴責這一理論在某些文化背景中的可能偏見。有意見認為,女性在社交表現上的某些優勢,恰恰是她們擁有交流和同理心的能力,而這些能力可能被詮釋為“女性優越”。
儘管有其局限性,E-S理論為我們更深入了解自閉症提供了一個全新的視角,使人們重新思考性別在心理學和神經生物學中的角色。那麼,我們是否能在性別差異與自閉症特徵之間找到更為有效的方法來理解這些廣泛且複雜的現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