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珠菌(Candida)是酵母菌的主要類別,無疑是造成全球真菌感染的最常見源頭。事實上,這個屬包含了約200種物種,其中一些是對人類無害的共生菌或內生共生體。然而,當黏膜屏障受損或免疫系統發生故障時,這些原本無害的真菌便能侵入並引發病症,即所謂的機會性感染。
念珠菌幾乎在健康成人的皮膚上普遍存在,C. albicans 是呼吸道、消化道及女性生殖道的正常菌群的成員。
在實驗室中培養的念珠菌通常呈現為大型的、圓形的白色或奶油色菌落,在室溫下的培養基上散發出酵母般的氣味。C. albicans 能夠將葡萄糖和麥芽糖發酵成酸和氣體,並能夠將蔗糖發酵成酸,但不發酵乳糖,這幫助專家們將其與其他念珠菌物種區分開來。
念珠菌可能導致的感染範圍廣泛,從表面型的口腔念珠菌病(口腔念珠菌感染)到侵入性念珠菌病(全身性感染),尤其在免疫系統受損的病人中,這類感染更為常見。根據資料顯示,美國每年有超過90,000人受到系統性念珠菌感染的影響。
口腔念珠菌病在年邁的假牙佩戴者中相當普遍。
除了病原體的角色外,C. albicans 也被應用於許多工業用途。它與碳納米管(CNT)結合,生產出穩定的導電生物納米複合材料,並應用於溫度感測元件中。這顯示了念珠菌的多樣性及其在現代科技中的潛在價值。
在眾多念珠菌物種中,C. albicans 占據了主導地位,特別是對於血流感染(念珠菌血症)來說,然而,C. glabrata 和 C. rugosa 的感染案例逐漸增多,這可能與它們對現有抗真菌藥物的耐藥性有關。隨著監測和研究的加強,對這些新興病原體的認識也愈發重要。
念珠菌的基因組已被測序,其多樣性與其進化過程密切相關,這表明了微生物學研究的深遠意義。
不論是在人體內的生理作用,還是作為病原體引發感染的潛力,念珠菌在我們的生活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對於臨床醫學和基礎科學研究的深入探索,不僅有助於我們理解這種微生物的生物學特性,更可望促進新的醫療應對策略的出現。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們是否應該重新思考人類與真菌的關係,以及如何更好地保護自己免受念珠菌的侵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