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擦攪拌焊接的秘密:為何它在航空航太和船舶建造中如此受歡迎?

摩擦攪拌焊接(FSW)是一種固態連接技術,利用不耗損的工具將兩個面對的工件連接在一起,且不會熔化工件材料。在這個過程中,旋轉工具與工件材料之間的摩擦產生熱量,使得靠近焊接工具的區域變軟。當工具在接頭線上前進時,它會機械性地混合兩塊金屬,並通過施加的機械壓力來鍛造這些熱的、變軟的金屬,像是在連接粘土或麵團一樣。

摩擦攪拌焊接可以連接鋁合金、銅合金、鈦合金、普通鋼、不銹鋼和鎂合金。

摩擦攪拌焊接最早在1967年由蘇聯的Klimenko專利提出,但當時並未進入商業技術。隨著技術的發展,摩擦攪拌焊接在1991年於英國的焊接研究所(TWI)中得到實驗驗證並商業化,如今其應用範圍已擴展至現代船舶、火車和航空航太領域。

運作原理

摩擦攪拌焊接的關鍵在於其運作原理。該過程使用一個旋轉的圓柱形工具,這個工具具有一個直徑小於其肩部的螺旋釘(也稱為探針)。在焊接過程中,工具被送入兩個夾緊的工件之間的對接接縫,直到探針刺入工件並肩部接觸工件表面。在一段短暫的暫停後,工具以預設的焊接速度沿著接頭線向前移動。摩擦熱在耐磨材料與工件之間產生,並使材料變軟而不熔化。

微觀結構特徵

摩擦攪拌焊接的固態特性與其工具形狀及不對稱速度特徵,導致了獨特的微觀結構。這個微觀結構可以劃分為以下區域:

擴展區(Stir Zone)是重度變形材料的區域,其結構顯示出特殊的“洋蔥環”特徵。

摩擦攪拌焊接還會因其微觀結構中的幾個區域產生特殊的特性,包括流動臂區(Flow Arm Zone)和熱機械影響區(TMAZ),這些區域的應變和溫度較低,然後是受熱影響區(HAZ),這個區域的材料在焊接過程中未受到變形。

優勢與限制

摩擦攪拌焊接的固態特性,相較於熔融焊接方法,可避免熔融階段的問題,因此具有多項優勢。其缺點是未正確施作時會導致特有的缺陷,例如“吻合接頭”(Kissing Bond)和浸透不足等問題。

摩擦攪拌焊接的優勢包括良好的焊接機械性能和環境友好性,且無需高訓練要求的操作人員。

關鍵焊接參數

在摩擦攪拌焊接過程中,有幾個關鍵參數需要考量,包括工具設計、工具轉速和行進速度。這些參數直接影響焊接效果,確保材料達到適當的流動性,避免缺陷的發生。

焊接力的影響

在焊接過程中,多種力會作用於工具,包括向下的力和平行於工具運動的行進力。這些力的變化會影響焊接質量。

超高的焊接溫度及較慢的行進速度有利於減少工具的磨損。

許多研究表明,透過精細調整焊接參數,如工具傾斜度和插入深度,可以顯著提升焊接的質量與效率。

結論

摩擦攪拌焊接憑藉其獨有的特性和優勢,在航空航太以及船舶建造中的應用持續增加,為材料的連接帶來了新的可能性。然而,這項技術的成功運作需要對每一個細節進行嚴謹的掌控與微調,因此,未來又會如何影響焊接技術的發展與應用呢?

Trending Knowledge

這項革命性焊接技術,如何巧妙地避免了所有熔接缺陷?
在現代製造業中,焊接技術一直是關鍵步驟之一。而其中一種創新的焊接方法——摩擦攪拌焊接(Friction Stir Welding, FSW),正憑藉其獨特的固態結合方式迅速崛起。這項技術利用非消耗性工具在不熔化母材的情況下,將兩個金屬工件進行融合。摩擦生熱,使得工具與材料表面之間的接觸面產生塑性流動,從而有效避免了傳統熔接過程中常見的缺陷。 <bloc
你知道嗎?摩擦攪拌焊接如何創造無需熔化的強大接頭?
摩擦攪拌焊接(FSW)是一種固態連接工藝,使用一種不可消耗的工具將兩個面對面的工件連接在一起,而不需要將工件材料熔化。在這個過程中,摩擦產生的熱量使靠近工具的區域變得柔軟。在此之後,工具沿著接合線前進,機械地混合二者的金屬,並通過工具施加的機械壓力來鍛造這些熱軟化的金屬,類似於將黏土或麵團混合在一起。這使得摩擦攪拌焊接在高強度焊接結構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特別是在鍛造或擠壓的鋁合金中。 摩

Respons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