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合物的結晶過程與其分子鏈的部分排列有關。這些分子鏈共同折疊,形成稱為層狀結構的有序區域,這些層狀結構進一步組成較大的球形結構,稱為球晶。聚合物的結晶通常發生在從熔融狀態冷卻、機械拉伸或溶劑蒸發的過程中。這一過程影響了聚合物的光學、力學、熱學和化學特性。結晶度的不同會透過各種分析方法進行估算,通常範圍在10%到80%之間,結晶的聚合物常被稱為“半結晶”聚合物。
聚合物由長的分子鏈組成,在熔融狀態時這些鏈會形成不規則的纏結狀態。在某些聚合物中,這種無序的結構在冷卻時仍然保持,並快速轉化為非晶狀固體。相對而言,其他聚合物在冷卻後會重新排列分子鏈,形成不同程度有序的區域,這些區域的尺寸通常在1微米的量級。
這些有序區域即為半結晶結構,既不完全晶體也不是完全非晶的結構。
結晶的第一步是成核,這一過程涉及小的納米級區域的形成,其中某些鏈或其片段會發生平行的熱運動。這些成核點可能會消失,或在達到某一臨界值後持續成長。成核受到雜質、染料、增塑劑和其他添加劑的強烈影響,這被稱為異質成核。
晶体生長通過折疊的聚合物鏈片段進一步添加來實現,並僅在熔點Tm以下和玻璃轉變溫度Tg以上的溫度範圍內進行。更高的溫度會破壞分子排列,而在玻璃轉變溫度以下,分子鏈運動則會凍結。
除了熔體成核的過程外,在纖維和薄膜製作中也會發生另一種結晶,這通常是由於聚合物在通過噴嘴時受到拉伸應力,部分對其分子進行排布。這種拉伸不僅增強了纖維的強度,還在光學屬性上產生了顯著的各向異性。
聚合物還可以從溶液中結晶,或在溶劑蒸發的過程中進行。這一過程高度依賴於濃度,稀溶液中的分子鏈無法互相連接,而隨著濃度的增加,分子鏈間互動的可能性增強,進而實現結晶。
當聚合物在極薄的層或納米級的空間內結晶時,晶體的成核和生長可以顯著受到影響。這樣的受限環境往往會產生獨特的層狀結晶排列,從而賦予材料各向異性的特性。
透過拓撲化學聚合形成的聚合物通常具有結晶性,且許多情況下,單體轉化為聚合物的過程伴隨著結晶性的保持。這些聚合物的晶體結構及其聚合機制可通過單晶X射線衍射來確定,並在無需溶劑或試劑的情況下進行反應。
聚合物有序分子的比例被稱為結晶度,通常範圍在10%到80%之間。評估過程中,以密度測量、差熱掃描量熱法(DSC)、X射線衍射和核磁共振等方法為主。這些方法的測量值受資料的不同所影響。
結晶度的測量不僅能揭示聚合物的內部結構,也對其性能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
在其玻璃轉變溫度以下,非晶聚合物通常是剛硬而脆弱的;隨著溫度的提升,分子運動會增加,產生彈性特徵。半結晶聚合物的彈性模量隨著結晶度的上升而改變,具有強的各向異性。
結晶聚合物通常是不透明的,因為光在結晶與非晶區域之間的界面散射。相較之下,低結晶度或高結晶度的聚合物則顯示較高的透明度,這對染色性質也有影響。
當我們深入理解聚合物結晶的過程及其特性時,是否能揭開未來材料科學的更多奧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