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髓炎是牙齒內部牙髓組織的炎症。牙髓內含有血管、神經及結締組織,提供牙齒所需的血液和營養。這種狀態通常由口腔中細菌感染引起,而這種感染往往是由於蛀牙(牙齒蛀蝕)所導致的。牙髓炎的常見表現形式是牙痛,特別是在受到熱或冷的刺激時,很多人會感到難以忍受的疼痛。
牙髓炎的徵兆包括對熱冷刺激的過度敏感。根據炎症的不同程度,牙髓炎可以分為可逆性牙髓炎和不可逆性牙髓炎。可逆性牙髓炎往往表現為短暫的不適感,疼痛通常在去除刺激後迅速減輕;而不可逆性牙髓炎則伴隨著持續的劇烈疼痛,這種疼痛即使在沒有外部刺激的情況下也會出現。
可逆性牙髓炎的症狀通常不會影響到睡眠,並且不需要服用止痛藥。
相較之下,不可逆性牙髓炎常常會導致病人晚上無法安然入睡,並需要頻繁使用止痛藥,卻通常無法有效緩解疼痛。
牙髓炎的成因主要可歸結為細菌的感染。當蛀牙深入到牙本質並侵蝕牙髓時,細菌便可通過牙齒的表層進入牙髓腔。這些細菌進一步導致牙髓的炎症,產生壓力,進而對牙齒周圍的神經造成影響,引起疼痛。隨著牙髓的炎症加重,細胞則會啟動免疫反應,這會導致更劇烈的疼痛感。
牙髓中的炎症主要是由細菌感染引起的,而這一過程可以通過蛀牙、外傷或牙齒裂縫等途徑發生。
根據Brännström的流體動力學理論,牙髓的疼痛是由於敵刺激物質及流體移動所引起的。牙髓內的疼痛感有賴於神經纖維的活動,透過不同直徑的神經纖維傳遞。當牙髓內部的壓力過大時,疼痛感會變得難以忍受,並可以輻射到鄰近的牙齒,導致所謂的「轉介痛」,使得病人難以確定疼痛的具體來源。
診斷牙髓炎通常需要使用多種方法,包括牙髓敏感性測試、病史收集及X光檢查。牙髓敏感性測試可透過冷、熱或電流刺激牙齒,檢查牙髓對刺激的反應。在臨床中,電牙髓測試(EPT)是最常用的診斷工具之一。
持續的牙髓炎如果未得到適當治療,可能導致牙髓壞死。
一旦診斷出牙髓炎,治療方案便會取決於牙髓的狀態。如果確認為可逆性牙髓炎,通常可以透過去除刺激源及進行適當的修復來恢復牙髓的健康。然而,對於不可逆性牙髓炎而言,則需要進行根管治療以去除受損的牙髓組織,或是在某些情況下進行拔牙以避免感染擴散。
這些牙齒問題使患者體會到了牙醫的作用,但在日常生活中是否也應該更加重視牙齒的保健與定期檢查呢?